光明食品集团用“产业+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美好生活

作者:时间:2024-08-27 09:54:12点击:10

  • 酥脆爆汁的生煎包、飘香四溢的小馄饨、馅料满满的金枪鱼披萨、营养全面的杂粮粥……初冬的清晨,走进水城路上的光明城市厨房食堂,早餐品种令人眼花缭乱、馋涎欲滴。

    在数百公里外的江苏省盐城市,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上海农场的各个种养基地里一片忙碌,米、面、菜、禽、蛋等各大产业在现代设备和现代农民的耕耘下,通过物流车,源源不断地送往上海的各大销售渠道,也进入光明城市厨房食堂。

    作为上海城市优质主副食品供应的“压舱石”,光明食品集团构建了从农业到餐桌,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形成了“4+6+2”的产业构架:拥有康养、乳业、肉业、城市服务“四大引擎”,糖酒业、城市保供、品牌食品及供应链、农业及种业、海洋食品、资源利用及开放“六大支柱”,以及农场管理、总部管理“两个平台”。

    从几十年前的“一片田”,到如今的“4+6+2”产业构架,离不开改革开放、锐意进取。最近,光明食品集团提出“举全集团之力,用五年时间,全力构建光明产业振兴计划”的新目标,做强产业,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食品产业集团,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食品供应体系注入动力。

     

    从“上海底板”到融入长三角

     

    作为总部在上海的国企,光明食品集团发挥的是“上海底板”作用;另一方面,光明食品集团与长三角各省市关系密切,早在几十年前,相关子公司就在长三角落地生根。目前,光明在苏、浙、皖三省区域投资企业180余家,资产总额超400亿元,营收超200亿元,农场区域面积370余平方公里。

    正因为此,光明食品集团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引导下,将企业高质量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密相连,深耕长三角。根据规划,光明食品集团将在长三角地区实现“三个百万”,推进主业跃迁升级:建设百万亩优质粮源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建设百万吨饲料产业,发展高蛋白产业;建设百万羽蛋鸡产业,打造超级农场。

    眼下,“三个百万”正稳步推进,成果不断——

    在农业方面,皖南的生态农场打造了“生态+”产业,茶叶、蓝莓、苗木等特色精品农业生机勃勃;苏北出现了耕地面积超过22万亩的超级农场,涵盖粮食生产、稻麦种源、蛋鸡养殖等产业。同时,通过全产业链粮食的产业化、品牌化,预计到“十四五”末即可建成百万亩优质粮源基地,实现“从区域到领域”的战略转变。

    在高蛋白产业方面,光明食品集团与安徽阜阳、淮北、滁州在奶牛养殖、高效种植、种业研发、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合作,布局奶牛养殖基地,又在盐城、扬州、淮安、宿迁等地建设了生猪养殖基地。

    在产销协同方面,打造了完整的粮食、蔬菜产销供应链。在苏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建设粮源基地,面积46多万亩,构建了“沪丰优粮产业生态联盟”,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在蔬菜方面,与大量生产基地长期合作,使得在上海市场上70%蔬菜、60%猪肉中,有三成来自长三角。

    光明食品集团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引导下,不仅注重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而且不断拓宽合作方式和领域,加强资源开发和空间利用,推动相关地区高质量发展。

    上海农场在江苏省盐城市的“北上海”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走出了“抢抓‘鸡’遇,孵出振兴大产业”的特色之路。在盐城市,上海农场心无旁骛地打造千万羽禽蛋超级产业,用心对待每一枚鸡蛋,为市场提供高质量蛋品。年初,上海农场以“10000吨蛋品销量”誓师养好鸡、卖好蛋,积极布局餐饮、团膳、商超、电商四大渠道,提升市场占有量。截至11月底,累计销售蛋品12000余吨,同比增幅约120%。

    一枚枚鸡蛋还为盐城市带来了新的农业发展方式。上海农场对周边丰富而优质的鸡蛋资源进行有效集成,探索建立了以产销对接交易平台、技术交流合作平台、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养殖管理标准为主体的“三平台一标准”管理模式,在盐城市形成了“禽蛋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体”,辐射带动区域内蛋鸡养殖产业共同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相似的变化也在安徽白茅岭地区上演。

    多年前,白茅岭农场的现代农业基础非常薄弱,只有茶、林两项产业,规模不大,品种单一。对此,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场公司”)充分调研,在确定“产业优先 绿色发展”主基调上,为白茅岭地区制定了“生态+茶业”“生态+林业”“生态+果业”“生态+农旅”“生态+康养”发展规划,不抢当地农民“饭碗”,探寻反哺当地农村的“新招”。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白茅岭地区实现多个“零”的突破,很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打开新格局——

    为当地引入蓝莓特色产业,通过改良土壤、更换品种、规范栽植,填补了皖南丘陵地区地载蓝莓种植规程技术的空白。眼下,白茅岭地区的蓝莓产业实现了“没人种—请人种、请人管—学人种、自己管—自己种、自己管”的飞跃,出产的蓝莓鲜果形成“岭之蓝”特色品牌,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认证,还衍生出蓝莓果干、蓝莓果汁、蓝莓原浆等多款产品,使得皖南“生态+”产业初具规模。

    再比如,在黄山茶林场、练江牧场区域,“生态+农旅”“生态+康养”新业态呼之欲出。经过悉心规划,农场公司以疗休养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抓手,在住宿、餐饮、农副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黄山地区增添富有特色的文旅小镇。

     

    从“保供压舱石”到“完整产业链”

    2.jpg

    “让市民离不开光明”——这是光明食品集团的愿景,也是上海市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不论是餐桌上的主副食品,还是上班途中的早餐车、休闲时刻的零食蜜饯、节假日里的特色美味,以及进博会食品展区最大的单体展台,都不难看到“光明”二字。

    多年来,光明食品集团始终致力于当好上海超大型城市主副食品供应的底板,致力于打造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标杆,形成了“食品产业与供应链”“城市食品保障服务与资产经营管理”两大主业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也实现了从“保供压舱石”到“完整产业链”的变化。

    变,首先体现在产品品种上。

    上海的社区食堂形式多样,为何光明城市厨房食堂能脱颖而出?原因之一,在于依托光明食品的产业体系,这里的产品来源渠道多、花色种类多,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好、尝鲜。比如,第六届进博会上的“同款”,已经出现在了食堂里:“光明一碗面”用的是新西兰银蕨农场精选草饲牛肉,现熬牛骨汤面;芝芝金枪鱼披萨用的是ALBO金枪鱼罐头、琪雷萨大孔芝士等进口原料;“啡常橙意”特色咖啡使用了正广和汽水、暐度咖啡精选咖啡豆……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光明食品集团既有自己的种养基地,又发挥全球集采优势,为消费者带来“好吃不贵”的品质食品。在光明城市厨房食堂,人均消费20元就能吃饱吃好,最便宜的菜品才5元。

    变,也体现在产业链的完善上。

    一个小小的社区食堂背后,是一条从初级农产品到城市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也是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据光明城市厨房食堂运营方良友集团介绍,以中央厨房供应链为抓手,创建了高效安全标准化的连锁模式,能为中小餐饮市场提供解决方案;依托社区食堂,又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从“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综合性方便菜入手,构造便利新业态;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绿色、更安全、更智能的高品质食品选择。

    3.jpg

    在光明食品集团的业务中,通过完善产业链,实现“可推广可复制”的案例还有很多。如上海农场以供应学生营养餐为切入点,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合作,联动当地农业主体,形成了以新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学生营养餐服务模板。这一服务模式不仅实现了大丰所有学校的全覆盖,而且走出大丰,进入上海、江苏等更多企事业单位、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升级,开拓了面向老年人的多元化助餐服务,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变,更蕴含在整个组织形态的升级中。

    光明食品集团坚持“要更好地服务上海市民,就必须融入上海城市功能”,通过“产业+服务”融合共生的组织形态变革,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将产业振兴成果落到实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针对“一老一小”这两大社会最关注的群体,通过优化布局,推出了全新的服务方案。

    去年,光明食品集团携手中国太保成立了上海市健康养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康养”),推动政府部门和国资国企优势互补,链接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光明模式,深耕护理医院、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域外康养业务板块,目标是五年建成1万个床位。不到一年时间,上海康养在闵行区虹桥镇打造了全天候长者社区食堂,将其作为旗下首个老年膳食营养课题基地,打造上海高品质为老助餐的2.0版本,试水“为老助餐+社区食堂”的新模式。这一社区食堂充分依托集团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美食服务方案,又与华东医院合作,结合项目基地和临床进行功效验证,启动对老年特膳、老年特医食品的探索。

    4.jpg

    在关注青少年成长方面,光明校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校餐”)在2021年12月揭牌成立。两年多来,光明校餐秉承“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期许,以“打造学生营养餐新标杆”为愿景,依托光明食品集团大粮仓、大平台、大基地、大农场、大牧场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从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通过中央厨房烹饪出高营养、高品质的菜肴,以最高效的路径提供到师生的餐桌,实现了“一站式、一体化”校园餐饮解决方案。如今,光明校餐已为上海市约160所学校提供运营和食材配送服务,为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贡献“光明”力量。

     

    从提升产业到掌握“芯片”

     

    在上海,吃“全国菜”、买“全国货”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这背后还有光明食品集团通过消费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盘大棋。

    以蔬菜集团为例,通过积极拓展市外主供应基地,把上海的大市场向全国农业振兴事业充分开放。今年以来,蔬菜集团在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上下了不少功夫,加大与云南、福建三明、安徽六安等对口帮扶地区和对口合作地区的沟通交流,推动当地建设高标准农产品基地。如今,相关基地总数已经突破200个。

    同时,蔬菜集团建设运营了上海市消费帮扶工作平台,从产品、品牌、管理、技术等多维度挖掘各地农特产品的附加值,探索培育新空间。为了进一步解决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在种植与销售上的问题,平台充分利用系统中的终端客户分析功能,指导前方培育生产更多受上海市场欢迎的优质农特产品。

    在老字号第一食品的各连锁门店,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不仅为上海消费者带来了新鲜感,也为当地生产者带去了惊喜。原来,第一食品发挥老字号企业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将上海消费市场的新趋势、新理念、新需求传递到当地,持续推进云南、新疆、西藏、吉林、贵州等地域特色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自2020年10月以来,仅引进的云南农产品商品品类就已接近400个。

    更进一步,光明食品集团始终坚持牢记“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嘱托,围绕农业种源加大科研力量,力求掌握更多的农业“芯片”,推动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光明农发集团作为保障上海市民“米袋子”的坚强底板,聚焦种业、品牌、饲料三大赛道,锚定绿色种源研发推广。近年来,光明农发集团搭建了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分子育种实验室平台,举办了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联合种源科学家团队定向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稻麦种源上,仅今年就获得3个小麦新品种、2个水稻新品种。

    光明国际公司坚定不移地推动农牧科技提质增效,推动高蛋白产业转型升级。以生猪产业为例,光明国际公司积极对标行业优势企业,引进优秀运营经验,比照核心数据指标,建立养殖板块运营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技术攻关,通过对不同养殖阶段的饲料配方优化,降低了饲料成本,又通过主动谋划特色种猪育种,不断改良生猪品种,提供市场满意的产品。

    光明乳业同样从“种源”出发,旗下牧场培养了专业的奶牛体型鉴定员团队,服务于奶牛种群改良。标准化和高效化采集奶牛体型数据,能有效对奶牛进行遗传评估和后裔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选种选配,更能繁育出生产性能好、经济效益高的后代。这不仅有益于牧场,更是加强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具体举措,对改良国内奶牛群体结构、培育高品质奶牛具有重大意义。光明牧业也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入选农业部南方奶牛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45年众志成城,45年砥砺奋进,45年春风化雨,一代又一代的光明人用勤劳的双手为国家发展的壮丽画卷增光添彩。眼下,光明食品集团正大步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途,全面推进高蛋白强链、现代种业、品牌食品焕新、服务融合、绿色低碳、数字化创新、管理创新,以更加宏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内涵,继往开来,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