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江苏农垦集团时间:2008-05-14 10:59:00点击:664

  • 东辛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路 辉  倪迎春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垦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垦在“先交后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后,实践出的一种有效的“职工致富,农场增效”的双赢的农业经营方式,东辛农场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为寻求国有农场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探索出一条具有农垦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关键词:东辛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经济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江苏农垦近十五年的发展经验表明:农业产业化是农垦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先交后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后,实践出的一种有效的“职工致富,农场增效”的双赢的农业经营方式,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体制一体化的发展,原本一些起步早、发展相对优先的江苏农垦各农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受政策、经营体制、发展理念的影响,目前又明显滞后于地方,已不能适应于省委、省政府对江苏农垦“二个率先”的发展要求,也不能适应于农垦总公司提出的“二次创业”的大发展要求,因此经济发展优胜劣汰的当前,农垦经济发展已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垦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东辛农场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从而寻求国有农场发展新的突破,探索出一条具有农垦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一、东辛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1、具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但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能力不强
    东辛农场拥有耕地15万亩,大宗农产品(稻、麦、棉)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是江苏省典型的粮棉高产区之一。拥有江苏农垦最早的世行贷款援建全套进口加工设备的种子公司、国内最早中澳技术合作的奶牛公司、中日合作的肉鸡加工企业等,号称当时江苏农垦最先进、甚至江苏省内都是规模一流的场办企业,但于近几年来经营体制政企不分、管理混乱、频繁改革改制、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已出现严重的发展滞后或濒临破产的境地,2005年,农场响亮地提出做大做强以“棉花、稻米、种子、肉鸡、渔业、乳业”等六大产业,并制定了六大产业的发展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无一按序时进度完成发展目标,农场原有六大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轧花厂与中纺集团合股经营,但由于近几年市场因素影响,农场棉花面积一少再少,企业已进入“无米下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原有植物油厂、米厂转卖停产;奶牛公司两度易手合作经营,但效益仍不景气;种子公司因体制、管理等因素影响,经营情况一般;肉鸡公司受市场因素影响很大,在经历连续多年亏损,到2007年受市场高价推动,实现初步扭亏增盈;水产公司处于职工自包自养,散兵作战找市场的局面,尚无产业化可言;六大产业的发展方向虽已明确,但现有龙头企业还处在“龙头不大,龙身不壮、龙尾不长”的局面,辐射作用不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拉动力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2、基地规模优势明显,但缺乏有效整合,市场竞争力不强   
        种植、养殖业是农场的基础产业。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自成一体的封闭灌排体系,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5%,全年粮食总产8万吨,皮棉总产15万担,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及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稻、麦、棉产品多数成为周边加工企业的优质原料,农场却无真正意义上一个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
        养殖业以肉鸡、成鱼、肉鹅、奶牛养殖为主。年养殖肉鸡400万只、肉鹅10万只,存栏奶牛3000头,年产鲜奶4000吨;年产各类商品鱼5000吨。养殖业除肉鸡、奶牛产业外其它处在粗放式阶段,缺乏集约化、组织化。
        ⒊ 农产品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企业与基地市场化调节机制不健全。
        农场在近十年的农产品开发中虽已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农产品,如“三元--双宝”牛奶、东耘牌皮棉、东升牌肉鸡、东辛牌渔产品、东茁牌大米,有的还是省、市名牌,但是由于产品品种少、档次低,产品及市场深度开发力度不够,加上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特别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牵动力弱,加工企业没有与基地和职工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原料生产与供应不稳定,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企业产销两不旺,效益不高。
        二、东辛农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1、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与定位    
    当前东辛农场应及时调整农业产业规划,在服从于总公司总的发展战略规划的前提下,搞好自己的各项详规,当前农场的产业规划要突出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前提,通过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的效益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品,打造知名品牌,构建支柱产业,形成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真正将龙头企业建成经济实力强,综合效益高、带动范围大、示范效应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现代化企业。
        2、以现代企业制度培育龙头企业,实行规范化经营,构建“公司+农户”利益共同体。
        以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加快农场产业经营必须树立“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指导思想,龙头企业要做到与基地农户建立起有效的责、权、利三结合的责任约束体制,真正做到“以工辅农、以工促农、工农结合促发展”。
        在建设龙头企业时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积极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营思路。做到按现代企业制度范化经营,不搞千头万绪,只能集中重点建设,必要时,可打破区域界限,吸引外地同行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以名牌为核心进行联合,产生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形成真正的“壮龙头、强龙身、长龙尾”龙头带动型企业。
        对农场已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进行重点扶持、加强监控,克服龙头企业、基地、职工中少数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哪样有利做哪样,要从农场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从农业产业化的全局出发,强化协调管理及利益分配机制。对农场合资经营企业要充分行使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定期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督查,对亏本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对因管理等人为因素影响造成亏本的要严惩相关责任人,决不手软。
        3、树立质量第一、品牌至上的理念,着力打造有品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关键标志,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无质量就无市场可言,农场要借鉴东台西瓜通过“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的品牌发展观念。通过加强基地及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打品牌农业战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能量,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地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良好局面。
        4 加快农业体制改革,巩固基地建设,健全服务体系,为产业化提供保障。
        加快和完善农业机制改革是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当前农垦正在全面推行新一轮土地承包改革,重点是“先交钱,后种田”,鼓励职工进行规模化种植,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精品田”,把多数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形成让大多数人从事高效农业及养殖业或弃农从商的发展新格局,这样有利于农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品种结构调整,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有利条件。如农业职工可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适销对路品种,有利于形成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职工的经营体系。 
        同时农场要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把发展“两高一优”和提高“四率”(科技贡献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作为主攻目标,要鼓励职工兴办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加大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议农场可在农业发展中心中成立农产品营销服务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从事农场整体农产品营销策划,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增强农业及相关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