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计民生”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发布时间:2023-11-14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阵地,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责任艰巨而光荣,要坚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高质量教育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南华大学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检验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标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强化党建与中心工作双向深度融合,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制胜优势。坚持以建设“高校党建示范校”推动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全面贯彻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坚持党要管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清廉南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人才培养新赛道。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这是检验高校所有工作的最根本标准。南华大学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主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探索实施“免费医学生”计划,推动“医+工”或“医+理”的“2+4”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培养复合型高端医学人才;发挥办学特色和优势,深耕铀矿冶、核化工领域人才培养,为筑牢国家战略发展基石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等平台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服务国家战略所需,打造科技创新新动能。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高校创新能力强,科技才能自立自强。南华大学坚持服务国家强核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在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先进磁约束核聚变、神经退行性疾病、肝癌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等领域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聚焦核医结合开辟新研究领域,基因工程技术与核技术紧密结合,打造催生重大前瞻性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推进器。以我国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诊断试剂盒成果研发为契机,加快推动激光应用和生物医药产业化。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医学研究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南华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瞄准核能科学与技术、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加强有组织科研,深化科技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产学研共同体,锻造社会服务新优势。全面推进社会服务是高校的职责所在,新时代高校要成为社会发展活力的源泉,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南华大学坚持高质量开放、高水平合作,主动服务“强省会”建设,紧密对接国家、省、市对高质量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布局高水平附属医院和未来医学科学研究院,打造国家荣军医学中心,建设医教研协同、产教研一体的创新平台,全面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依托,整合附属医院资源,打造医疗服务和临床教学优质资源群,满足人民对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的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深入对接湖南和衡阳产业发展,加强与重点行业和企业合作,有力撬动汇聚优势资源,在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重大社会需求方面同频共振。围绕产业链“卡点”和“卡脖子”问题,强化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产学研共同体的有组织载体,建立优势学科产教融合联盟、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校地融合平台等。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等平台的作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探索人才培养新赛道,塑造“强核优医”新动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聚焦服务“国计民生”办学初心,充分发挥核、医学科特色和优势,深耕核医结合新领域,团结奋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