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港:从“八里风洼”到“大粮仓”

作者:丁海虹时间:2023-11-28 09:24:46

  • 冬日里的麦苗田野,一片碧绿,像是一幅充满生命韵律与希望之光的画卷。弶港分公司第八生产区的田间,几名管理人员正在查看小麦的长势长相。“你们看,这块田的土壤封闭做到位了,就没有杂草。”生产区主任梁加寺带着管理人员踏田查苗。近年来,该生产区管理人员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力度,深挖粮食增产潜力,2023年,取得分公司产量麦稻双项第一、油菜第二的好成绩,曾经的“八里风洼”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党建引领筑匠心。第八生产位于弶港分公司西北角,地势低洼,远离灌溉水源,土壤含盐量高,麦稻产量常年位于中下游。如何提升麦稻油综合生产能力?是摆在生产区主任梁加寺面前的一道难题。党支部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把党建工作与“三夏”、“三秋”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党员责任区”活动,激励党员在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工作的全面发展。

    “抓好机械作业质量是落实好分公司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基础,这几年,我们严格按照公司农机作业按质付费办法要求执行,农机作业质量明显提升,”梁主任深有感触。成绩的取得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以分公司提出的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生产区团队细化工作分工,压实责任,不断强化执行力,确保各项生产措施事前有布置、事中有落实、事后有检查,真正做到确保生产措施精细化、精准化。在品种布局上,麦稻油优先选用耐盐碱品种,根据田块的土壤肥力,坚持早中熟品种搭配,优化耕种流程。利用3年时间,进行中沟捞淤、条沟疏浚,减轻土壤盐渍化影响,同时大胆实施深耕技术,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的蓬松结构,利于农作物的根系下扎,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创造了条件。农忙时,梁主任带头驻扎进生产区,早出晚归,一连20多天不回家,晚上秧田调水他守着,早上天刚亮就已经把全区的田块查看了一遍。他说,虽然有无人机查田,但只有深入到田里,才能真正了解每块田的长势长相,针对田块之间差异,灵活调整生产措施,促进粮食生长平衡。

    “水稻生产平田整地是关键,要想小麦苗匀苗壮,播种的深度一定要控制好。”谈起生产措施,考核点负责人张志东如数家珍,黝黑的肤色烙上种田人的印迹。农忙季节,他总提前到田头督促把农机具调整到规定要求,耕、耙、旋每一道工序全程不离田跟管。保管丁祥在做好物资出入库的同时,场头管理上更一丝不苟,粮食翻晒、水份测量、及时调运,他24小时在岗,保证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期间,他总要与技术员沟通了解在田作物生长情况,再一桶桶地配好药水,做到既节约,又对症下药。

    “青蓝工程”助成长。生产区一半以上的同志为近年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党支部充分利用公司“青蓝工程”活动,老员工做到带德、带才、带研,青年员工注重学为人、学为事、学争优。老员工们在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利用党员活动日及志愿者活动等机会,通过责任意识教育和工作中的现场教学,灌输生产区一盘棋的思想,充分调动全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青年员工主动学习潜能,调动比学赶超积极性,在生产区实实在在营造了人人想做事,人人能干事的良好氛围。“师傅常说,只有多跑田、多调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退役女军人庄周慧,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回到家乡种田,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在师傅的教导和带领下,她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农用机械的熟悉、农机作业质量的管控、独立操作无人机进行施肥、洒种、喷药、巡田……在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快速地成长。“梁主任在工作上严谨、生活中亲和,经常与我们沟通交流,给予鼓励,让我们感到工作不仅是责任和义务,更是成长和学习。”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朱宇和巩亮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目标更加明确了。

    “今后,我们将以集团公司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继续在提高执行力和措施落实到位率上下功夫,扎实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为垦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身为基层党代表,梁加寺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