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垦实施“两大行动” 提升粮食产能成效显著

作者:发布时间:2024-02-07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2023年,全国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决策部署,组织实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粮食增产,而且带动了地方大面积增产,为全国夺取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农情调度,2023年全国农垦粮食总产预计超过788亿斤、增产约18亿斤,粮食作物亩均产量506公斤、比上年提高4公斤;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1.18亿亩次,服务小农户328万户,助力地方粮食增产30亿斤,带动农民增收63.6亿元。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两大行动”启动后,农业农村部成立了多个司局参与的行动指导组,各地实化任务目标,细化落实举措,明确方法路径,建立工作机制,构建了“政府统筹协调、职能部门组织指导、农垦与地方联合实施、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黑龙江、河北、福建等18个省份结合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了符合垦区发展特点、契合地方发展需求的实施方案,其中,安徽还将农垦社会化服务纳入全省社会化服务工作大局进行统一部署。江西将“两大行动”实施情况作为样板农场创建的重要评价指标。贵州成立由省农业农村厅园区相关处室和各市(州)农业农村局组成的“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协调工作组,合力推进行动开展。湖北协调省农村经济管理局,将国有农场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点支持对象,并将五三、龙感湖、黄盖湖、清河等农场纳入2023年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范围。

推广高产高效技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各垦区强化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分作物、分区域推广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20项高产高效技术及模式,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推动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北大荒集团集成推广大豆“大垄宽台匀密栽培”、玉米“四精两管”、水稻“三化两管”高产栽培模式,重点推广根瘤菌接种500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430万亩、无膜浅埋滴灌13.3万亩、大豆分层定量施肥701.1万亩、水稻侧深施肥910万亩、叠盘暗室育秧61.9万亩、水稻双氧快速浸种催芽推广技术1005万亩,新增规模化格田改造238.5万亩。天津农垦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2023年先后建设三系杂交稻制种田180亩,种植“吨粮稻”新品种860亩,示范种植超优质小站稻津越之光2000亩、大粒软米80亩、津门丝苗80亩。新疆农垦全面推广优良品种选用、精量播种、药剂拌种、高效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土壤有机质提升、残膜回收等实用和关键技术,冬小麦种衣剂包衣拌种率达10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8%,防治处置率95%以上,防治效果达85%。

开展劳动竞赛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2023年,部农垦局联合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等组织开展全国农垦提单产劳动竞赛,狠抓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打造了一批高产样板田和整建制高产农场,有效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从测产情况看,参与劳动竞赛的主体粮食单产水平较上年整体提升10.3%,对全国农垦粮食增产的贡献达30%。在高产示范样板上,新疆兵团四师68团大豆高产样板田、江苏农垦弶港农场冬油菜高产样板田,分别以亩产447.96公斤和367.7公斤创全国高产新纪录。在农场单产提升上,黑龙江农垦八五五农场11.8万大豆亩产达到216公斤,比上年提升10%;新疆兵团奇台农场1.03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295.3公斤,比上年提升53.3%;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1.8万亩水稻亩产达到823.2公斤,比上年提升64.7%。

提升物质装备水平夯实生产基础。着力加强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推行免耕、保护性耕作等绿色生产方式,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推进农垦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农垦农机应急服务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河北农垦于2023年9月底成立全国农垦首家农机应急服务中心,示范打造平急两用、服务救灾相统一的农机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服务新模式。内蒙古农垦强化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新建75个气象监测站,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等防灾减灾手段全面应用,为作物生长提供基础。光明农业发展集团全程推广“四飞”技术,加快机农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水稻耕、种、管、收机械化率达98%,麦油全程机械化率达100%。

开展多形式服务带动地方增产。“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实施以来,各垦区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托管、信息对接、金融担保、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提升产前产后各环节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示范带动地方提高粮油等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江苏农垦大力发展“投入品套餐+农技服务+粮食回购”的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超过1600万亩次,带动地方粮食增产3.5亿斤。广西农垦拓展全程农事托管服务,旗下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在西林县古樟镇以托管方式与当地97户农户签订耕、种、防、收等全过程托管协议,发展标准化茶园1300亩,茶叶产量每亩增加约50公斤。甘肃农垦积极开展繁种育种服务,通过与周边农村开展订单合作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示范基地10万亩,年向社会提供玉米种子3万吨,辐射带动全国500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增收近18亿元。

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联农带农助农。各垦区学习推广农服公司牵头、村企合作共赢、龙头企业带动等各类社会化服务典型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迎合市场需求、满足农民需要的服务模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北大荒集团在省内打造出“农服主导+政府合作+市场化运营”的“抚远模式”、在省外打造出“政府+村集体+平台公司+北大荒农服”的“伊川模式”。安徽农垦探索出“企业+村集体+职业农民”的“大路模式”,即农垦集团发挥“资金+技术”优势,村集体合作社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民发挥“管理+生产”优势,走上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发展快车道。湖北农垦总结形成“农场+服务联盟+合作社+农户”和“引进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服务+农户”服务模式,探索出非集团化垦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路径。

完善联合机制强化垦地合作。各垦区和地方联合开展行动,围绕落实“两大行动”细化方案、完善举措,加快推进垦地间、垦区间合作联动,形成合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格局。2023年,农垦与地方各单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签订相关协议2.5万个。北大荒集团在全国成立区域农服中心26家,积极与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合作,并通过在省内打造“垦地农业现代化服务示范工程”,在省外打造高标准示范区,在黑龙江省内外打造了196个社会化服务示范点,构建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和互利共赢垦地合作机制。安徽农垦与 10个地市30个市县对接,与6个市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6个县(区)乡(农)投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全力推进与地方政府的社会化服务合作。重庆农垦通过与重庆市周边区县政府开展政企合作、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建设标准化新型合作养殖场的方式,建成了30多个标准化合作养殖场,首批出栏猪存活率达96.2%。河北农垦与呼伦贝尔农垦、山西农垦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机制。

下一步,农垦系统要持续深入实施“两大行动”,为国家多产粮、助农民多增收,进一步发挥农垦“头雁效应”。一是抓技术集成促进单产再提升。通过编写技术手册、开展实地观摩交流、组织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推广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深化垦地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技术覆盖面。二是抓劳动竞赛以点带面均衡增产。继续开展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劳动竞赛,打造一批生产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垦区和农场,示范带动单产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抓领域拓展推动服务扩面。以绿色高产技术集成应用、农业机械化服务为重点开展社会化服务,促进社会化服务由粮油向特色农产品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推进、由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四是抓机制创新带动服务提质。总结农垦社会化服务典型经验,加力推广优秀模式,探索建立农垦社会化服务团体标准,建立完善长期稳定、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垦地合作机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