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号 | 农业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院士、教授、企业家们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4-03-18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当下热议话题。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3月15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走在前”专家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生物育种、智能装备、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

生物育种,直面挑战把握机遇

当前,我国生物育种尚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原创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结合不紧密,育种理论方法创新能力偏弱。二是前沿育种技术短板依然突出,比如核心技术专利缺乏等。三是重大新品种研制能力亟待提升。四是种业企业育种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种业企业数量多但育种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企业投入不足,并且还面临着跨国企业的冲击。五是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种业上中下游衔接不紧密,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尚未形成市场导向的高效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机遇与挑战并存,应从构建新型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加强目标导向的基地研究、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原始突破、推进生物育种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比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快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育种成果产业化应用;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急需问题为牵引,开展有组织基础研究,从生物育种发展全局角度,加快重大基因和育种理论创新;加快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跨学科综合领域系统布局;建设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平台支撑能力;等等。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教授陈发棣:

加快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新型人才

农业高层次人才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从理念来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支撑,未来需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复合型人才等农业高层次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因此,塑造新质生产力,必须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放在最优先位置。

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周光宏:

细胞培养肉技术有光明的前景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在食品肉领域,细胞培养肉技术正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未来,不需要养猪就可以吃到猪肉”,细胞培养肉技术有光明的前景。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曹光乔:

加快建设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和应用强省

农业要强,装备必须强。农业装备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离不开科技装备的关键支撑。

智能农机装备是当今世界农业高科技战略必争和产业化重点领域。

江苏人才实力较强,产业基础扎实,综合优势明显,农机装备制造和应用多项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赋能,江苏有基础有条件加快建设全国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和应用强省。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涛:

种业企业向“芯”而行

《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从市场角度看,一个表现出色的品种,除了育种环节让品种本身优势特点明显外,还必须搭载良好的繁育制种方案,再通过优秀的推广模式,才能转化为种业市场的新质生产力。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

“智慧无人农场”成为现实

农民不用亲自下地,仅需要点击屏幕就能够完成“耕、种、管、收”等一系列操作,在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出自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多台无人收割机,展示出强劲实力。在这里,“智慧无人农场”正成为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高德荣:

“科技引领+扩充人才”双轮驱动

目前,大量的田间数据调查仍依赖人工,关键时期需要所有人全部精力投入到田间观察记载中,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对传统育种的优化升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改变过去那种依赖高投入获得高产出的传统生产方式,更多依靠科技赋能。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是核心要素,急需培育扩展“新农人”队伍,尤其是年轻人。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妮: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智慧农业颠覆了传统农业的诸多认知,传统农业以劳动力为主体,依靠主观经验判断,使用大药、大水、大肥,高产但低价。而智慧农业以智能装备为主体,依靠数据智能决策,精准高效绿色安全,实现优质优价、提质增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