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垦农发滨淮分公司农机水利中心的支部活动室,一面挂满奖牌的荣誉墙让人眼前一亮。江苏农垦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农垦工人先锋号、滨海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一”前夕,这支滨淮农机“铁军”再获殊荣,被省总工会评为“江苏工人先锋号”,再次为荣誉墙添上一块分量颇为厚重的奖牌。
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
滨淮分公司农机水利中心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20台、大马力拖拉机2台、配套农具近百套,同时管理场域内200多台社会农机,承担着滨淮分公司5万余亩良田的收、整、种、管任务。
每年的“三夏”“三秋”都是农机作业的主战场。2023年“三夏”期间,滨淮连续遭遇雷阵雨、冰雹天气,农机水利中心52名团队成员全部冲在收割第一线,与时间赛跑,集中力量进行抢收,三人两车,连续鏖战四天三夜,决胜小麦抢收。滨淮抢收结束后,他们又马不停蹄驰援兄弟农场。“三夏”快结束时,第六生产区31户职工居民种植的33亩零星隙地小麦由于面积小而分散、作业难度大,一直未能收割,再收不上来,就要烂在田里。农机水利中心主任掌有谊得知情况后,连夜带着1台收割机赶去,从晚上10点一直干到凌晨3点多,33亩麦子全部抢在雨前收上场。大家拉着掌有谊的手说:“要不是你们来帮忙,这麦子就完了。”
“五统一”组团作战
“感谢农机水利中心把我们拢在一起统一作业,共同增收致富。”滨淮益垦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志斌激动地说。
在充分发挥好国有农机作用的同时,农机水利中心将目光放在了周边的社会农机上,建立了“农水中心+合作社+农机户”的创新管理模式,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有机车为主、合作社机车为辅、标准化运作”的原则,实行统一任务指标、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完成时限、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调度管理。在农机水利中心的统筹带动下,滨淮全场农机作业更加有序高效,社会农机组织化程度居江苏农垦前列。农闲时,农机水利中心精心组织培训,深挖深拓市场,最远跑到了江西、浙江等地,高质量的服务在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滨淮农机影响力。而合作社也从成立初的30多户130多台农机发展到现在的68户200多台,总资产达3100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
让田野更有“科技范”
农机水利中心大力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激发职工创新活力,鼓励开展农机实用性改造。2022年,滨淮农场首次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掌有谊带领团队一班人起早贪黑,在田间不断试验,顺利完成了大豆玉米新式收割机安装仿形板、重置油缸支点、调整粮仓间隙等技改,多项创新举措被兄弟农场借鉴学习,为保障大豆玉米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作业效率,农机水利中心团队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率先在江苏农垦创建了数字农业控制中心平台,包括电灌站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系统、无人机作业监管系统,将全场200多台(套)农机作业流程全部纳入系统管控。目前,滨淮5万多亩标准化农田全部实现全程数字化农机作业,2023年麦稻亩产均突破660公斤。
“将农机作业质量可视化,更好服务农业生产。通过电灌站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农业大队长利用自己手机上的APP就可以对全场近80座电站进行远程启闭,既便利又减少了人工成本;通过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农机位置、行车轨迹,提升了农机作业调度效率;而通过无人机作业监管系统则可以实时查询无人机作业时的速度、喷洒流量、转盘转速等数据。”农机水利中心副主任孟琪向我们介绍,滨淮数字农业控制中心平台得到了苏垦农发总部的高度认可,并以此进行拓展在江苏农垦全面推广。
又到“三夏”备战时,滨淮农机“铁军”正厉兵秣马、开足马力,向着又一年的丰收美景奋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