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人才链”支撑“产业链”

作者:袁伟 邱玲娜发布时间:2024-09-02文章来源:江苏农垦

以产业激发人才活力,以人才助力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精准度,推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双向奔赴的生动场面。

江心沙农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直播、电商等培训5场,并邀请“南通谢先生”等本土直播带货达人“一对一”带领农场主播进行实操,有针对性地改进话语话术和控场等技巧。

“以前都是培训什么,大家就学什么,像‘大锅饭’一样,刚开始比较新鲜,后来就乏味了,效果也不太明显。”江心沙农场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陆燕说,改成“菜单式”培训后,每年年初她都要逐一梳理各部门上报的培训计划,并制定时间表、安排相关课程,适时组织培训,以加强员工与岗位职责的匹配度,引导干部员工自觉做到“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

近年来,江心沙农场坚持因时而变、因材施教、因需设训,着力培养一支会管理、懂业务、善创新的“一专多能”人才队伍。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到南通向上新媒体、海门苏洪鲜食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企业学习取经,增强江心有田分公司工作人员营销、直播、策划、售后等业务能力,助力快速适应新岗位,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江心有田分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的推销模式,共售出大米150余吨,西瓜、葡萄、梨、青玉米等1600余箱,初步实现了将培训课程转化为干事创业能力。

因“需”进“补”的“菜单式”培训不仅能增效,还能降本。江心沙农场精准分类培训,优化方式方法,突出实战实效,多次邀请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本部和外拓基地进行点对点授课,实地“手把手”指导稻麦和玉米高粱等作物的栽培技术和植保措施,通过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增强培训环节的可操作性和目标性,帮助管理人员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内化和转化,促进自身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切实做到在“良田沃土”中汲取养分、转识成智。仅麦季,肥料用量降低16.7%,农药用量降低19.7%,总成本下降10.24%,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16元左右,在实现“药肥双减”目标的同时,较好地防控了农业面源污染。此外,还多次组织农机培训、考试与竞赛,不断精进作业水平,确保每个生产区至少有一名专业飞手,目前已全部实现自主植保和施肥作业,用工成本降低了一半。

为破除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新洋农场坚持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围绕产业发展悉心育才,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

8月21日上午,在新洋农场林业公司容器苗基地内,林业公司党支部副书记蒋晴正带领工作人员进行抖音直播。通过线上参加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培训,不到一年时间,她已经从直播“小白”成长为公司的营销骨干。新洋农场面向经济主战场,出台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全员营销责任;优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配套科技、人才要素支撑,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化部署。选派植物保护、农机操作、林果栽培等专业人才深入产业一线,鼓励他们将书本所学知识运用到技术攻关、服务咨询、成果转化等实际工作中,放大产业与人才的“互促效应”。借助党建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载体,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农机操作、企业合规、市场营销等领域专业技能培训,择优派员外出参加新质生产力品牌论坛、国企治理、农业类班组长管理等方面业务提升培训,组织员工集中学习《三精管理》,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