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北京种业的耀眼名片
首农食品集团的畜禽种业板块不仅是集团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和高端业态,更是北京种业的一张耀眼名片。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和积淀,集团畜禽种业板块在畜禽良种领域集聚了显著的行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呈现出种质资源丰富、技术国内领先的特点。北京鸭、樱桃谷鸭、京系列蛋鸡、奶牛、中育种猪、北京黑猪等畜禽品种,具有显著的行业影响力和产业带动效应。建成了国内畜禽育种物种全、综合科技能力强、创新成果辐射应用体系比较完善的畜禽种业综合性产业集团,为北京打造“种业之都”、建设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贡献了积极力量。
如何让这张耀眼名片发挥更大作用?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扶贫协作,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农食品集团的步伐从未停歇。
北京奶牛中心是我国建站早、育种规模大、科技实力强的奶牛良种繁育及供种基地。中心依托首农食品集团9万头高产奶牛良种资源群体,结合北美和欧洲优秀种质资源,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优秀种公牛自主培育体系之一,每年培育优秀种公牛50头以上,存栏种公牛近200头,年销售优质种公牛冻精近300万剂,为推动我国牛群遗传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来,北京奶牛中心深入开展援藏工作,对口援助了拉萨牛奶公司、当雄牦牛冻精站和西藏农业综合开发黄牛改良。从早期冻精、胚胎推广到派遣援藏干部,再到承担技术服务,累计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派出技术人员近1500人次,开展技术扶贫服务及培训工作2750余次,扶持当地牧民19400多人次,黄牛改良250余万头,年产奶量头均提高110公斤,头均直接获益提高860多元,累计收入增加9.3亿元。长期以来,北京奶牛中心的援藏工作在北京市对口支援整体行动中独具特色。近年来,北京奶牛中心又以援建种牛繁育基地等形式开展了支援宁夏工作。这张来自北京种业的耀眼名片飞入了西部地区农村百姓之家。
一个砥砺深耕的产业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于北京奶牛中心来说,支援西藏农牧业发展同样是一项需要砥砺深耕的长期战略。
多年来,北京奶牛中心深入牧区,摸清藏区农牧民养牛的制约因素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长年连续派出多名援藏干部支援西藏的农牧业发展。优质冻精是推进品种改良工作的粮弹,是牛产业提档升级的根基。但要做好西藏黄牛改良工作,调拨优质冻精还不够,一拨又一拨奔赴藏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加至关重要。据统计,西藏黄牛改良每年使用“BDCC”品牌优质冻精约10 万支,约占北京奶牛中心每年外调冻精业务的3%,但北京奶牛中心每年派出的技术服务力量却占到奶牛繁育技术骨干的20-30%。
黄牛改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推广,为保障推广工作的开展,北京奶牛中心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西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签订黄牛改良技术服务协议,并结合奶牛育种特点,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是从种源入手,制定长期改良方案;二是升级改良技术手段,用更方便准确的直肠把握法实施人工授精;三是改善奶牛营养条件,提高农牧民养殖奶牛的效果和收益。通过推广工作的开展,北京奶牛中心将“养牛抓两头,前头是喂,后头是配”“有奶没奶在于配,奶多奶少在于喂”等科学养殖规律潜移默化地嵌入到养殖户的心中。
同时,北京奶牛中心还与宁夏肉牛发展集团深度合作,成立了宁夏种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自治区唯一的种牛繁育中心,主要培育优质种公牛,种子母牛,生产优质种公牛冻精(常规冻精及性控冻精)、种子母牛胚胎并开展牛繁殖育种相关技术推广服务等。
项目自2023年投产运营以来,已累计生产冻精65.3万剂,生产胚胎263枚,销售冻精24.5万剂。培育的肉用、乳用和乳肉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遗传性能优异、血统纯正,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难产率低、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得到了当地农户及政府的普遍认可。与乡政府合作实施了个性化肉牛选种选配及同期发情等技术推广工作,现已推广93户,个性化改良216头,在曹洼乡全年计划为农户个性化改良1500头肉牛,提高改良效果,显著增加了养殖收入。
一套“对症下药”的服务体系
受生产方式等限制,西部地区饲养黄牛和牦牛的效益并不高,制约着农牧民增收。北京奶牛中心在西藏推广冻精、胚胎的同时,强化科技服务,将黄牛改良技术推广至自治区科研、推广单位,扩大技术红利的辐射面。林芝农牧学院积极引进技术培训,拉萨、山南、日喀则市的各个县陆续参与培训,有效提升农牧民生产技术水平,形成了一条以科技服务提高藏区奶牛养殖收益的可行路径。
在黄牛改良工作过程中,藏区各级农发办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下属兽防站、黄改员按要求做好适繁母牛的摸底调查,做好接收冻精的液氮和输配器械、耗材的准备,做好繁殖记录、参改母牛登记等工作。北京奶牛中心负责选择相应家系的种牛,准备优质良种公牛冻精,并及时将冻精发送到黄改部门。每年奶牛繁育的高峰期,还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
除了优质冻精,技术、人才也是黄牛改良工作的关键。在每年冻精配种工作全面开始前,北京奶牛中心技术团队会在各项目实施区组织集中培训,培训重点就是黄改的规范化操作,包括发情鉴定、冻精取用、器械消毒、输精方法等,有条件情况下还会进行直肠把握法人工输精实际操作培训。集中培训后,北京奶牛中心对主要黄改点进行现场巡回辅导,对肯学习、悟性高的黄改员进行重点培养,帮助其熟练掌握新技术,进而带动、培训其他黄改员。逐点突破,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全面提高黄改工作效率,实现新技术应用本地化。
在北京奶牛中心及当地政府、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黄改工作这个系统工程有序运转起来。每头牛冻精配种后,黄改员都会进行登记,年度黄改工作结束后,每个黄改点对年度配种数量以及冷冻精液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剩余的冷冻精液交由各兽防站统一回收保存,并按时添加液氮,保证冻精存储在液氮面以下,确保质量不受损害,同一家系的种公牛冻精在同一地点最多使用两年。为提高受孕率,黄改技术方案规定,在初次冻配后,可用认定公牛自然交配。认定种牛要选改良代数高、体型外貌好、有谱系登记的公牛,通过兽防站鉴定后打上耳标;用认定公牛自然交配要做好记录,凭记录领取农发项目的认定公牛自然交配补助。种牛在一地使用两年后要进行轮换,后裔表现好、有谱系的本地原种公黄牛也可作为种牛。
饲养优质奶牛是由奶牛繁育、营养和防疫组成的综合体系。为弥补当地技术在能力方面的较大差距,北京奶牛中心坚持在做好配种工作的同时,普及推广合理饲喂技术。通过技术人员的培训,让当地养殖户理解“改牛不贪大,喂牛就要喂好”的道理,明白喂养奶牛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北京奶牛中心把合理满足奶牛营养需求纳入黄改工作的范畴,运用项目制定的饲料预算参考定额,帮助农户和村庄分析饲料供给能力及牛群规模的匹配度,注意总结符合当地牛群和季节特点的饲喂方法、日粮标准,引导养牛农户养好牛、善待牛,使牛群保持正常的营养水平和繁育能力。
在宁夏推广过程中,北京奶牛中心积极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在海原县各乡镇陆续开展“肉牛科学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养殖合作社、养殖户120余人。重点从当前肉牛发展现状形势、肉牛繁殖、科学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培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带动提升养殖效益。
一支“授人以渔”的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多年来,北京奶牛中心坚持派遣育种、繁育和兽医等方面的技术骨干进驻西藏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同时着力培养当地技术人员。
2016年起,北京奶牛中心抽调核心技术人员组成黄牛改良技术志愿服务队,每年多梯次赴西藏自治区养牛相对集中区的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市开展难孕牛诊治和直肠把握法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工作;
2018年,应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农牧局以及高原病研究专家的邀请,北京奶牛中心协助制定了特定低氧抗高原环境下的荷斯坦牛选育选种路线;
2019年,北京奶牛中心良种场陈立文作为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赴西藏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支援任务,在拉萨市当雄县担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助力当雄县牦牛繁育事业;
2019年,由北京奶牛中心专家和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志愿者组成的“2019黄牛改良技术服务西藏行”三个梯次志愿服务组圆满完成任务;
2020年北京奶牛中心总经理麻柱带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张胜利教授、王雅春教授等赴藏开展高原荷斯坦牛选育专项技术服务;
2021年-2024年,北京奶牛中心志愿服务队按梯次持续赴西藏开展技术服务,保障项目实施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在支援宁夏过程中,北京奶牛中心派出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加大对当地人员的招收和培训。经过不断努力,目前,良种推广过程中的种公牛管理,肢蹄保健、冻精生产、人工配种、繁殖监测等关键技术岗位上都有当地人员,通过岗位培训,一对一实训,岗位评比,多期培训班讲训等方式,成为专业岗位能手,培养了一批种牛养殖、推广人才。
为进一步推广肉牛养殖人工授精和兽医诊断治疗技术,针对当前急需的肉牛人工授精技术人才,北京奶牛中心依托其科研平台国家奶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今年6月举办了“牛人工授精乡村振兴班”。培训班上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操训练,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要领传授给各地参训学员。配合实际操作练习,让一线技术人员学有所成,学成回到当地就可以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工作,为打造优秀的畜牧人才队伍赋能。
首农食品集团积极支援西部地区,发挥奶牛种源优势,结合当地优良品种,通过不断改良、推广,推动当地农牧民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将助力产业振兴落到了实处。未来,首农食品集团将持续发挥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为推进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农垦》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