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智能化与低碳化双驱动 中粮集团护航秋粮丰收

作者:时间:2024-10-21 09:38:24

  • 2024年秋粮收购如期而至,中粮集团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以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助力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

    中粮集团通过一系列精准服务,保障农户在售粮过程中不受损害。在收购前夕,集团就完成了仓容、资金和人员的全面准备,做到“钱等粮、仓等粮、人等粮”,确保秋粮收购顺利展开。此外,中粮集团大力推进订单农业模式,提前锁定粮源,农民丰收后能够及时售粮,变“好收成”为“好收入”,有效提高农户的种粮收益。

    在收购环节,中粮集团推出了智能化“一站式”售粮服务,利用智能终端,实现无人化扦样、检验和称重,减少人工干预,确保公平透明。沈阳的中粮粮谷收购点已全面应用这套系统,农户通过自助登记后,系统自动分配进场顺序,快速完成粮食的扦样、检测和称重。这一智能化操作极大提高了收购效率,减少了传统收购模式中的人为因素,真正保障了农户的切身利益。

    粮食收购后的储存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中粮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立体仓储技术,实现了仓储的绿色化和智能化管理。在浙江、江苏等地,中粮集团粮库应用了自主控温技术,能够根据粮食品种调节仓内温度,确保粮食在储存期间保持最佳状态,延长保质期,减少损失。这一智能控温技术不仅节能环保,还保障了粮食储存的安全性和品质。

    中粮集团在东北地区推行了准低温储存技术,利用当地秋冬季天然低温气候,结合机械通风技术,有效抑制粮食在储存期间的呼吸作用和品质劣变,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大幅降低了储粮过程中的损耗,为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在江苏无锡的一座中粮智能粮库,记者看到粮食通过自动化传输系统精准入库,仓库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由中央控制系统实时调节。自动化的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仓储效率,还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的稳定。这种智能化、可视化的粮库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高效、安全和绿色储粮,为未来的粮食安全储备提供了范本。

    秋粮的收购离不开后期的烘干处理,而传统晾晒法存在天气不可控、场地不足等诸多限制。为解决这些问题,中粮集团在浙江、陕西等地建设了现代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引入了空气源热泵烘干机。这种烘干设备利用环境空气及回收热量进行热传递,精准控制粮食烘干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了传统烘干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温度导致的粮食品质损失。

    更重要的是,空气源热泵烘干技术相较传统的天然气或燃油烘干,节能效果显著,每年可减少70%以上的能源消耗。这一绿色低碳的烘干方式,不仅推动了农业的节能减排,还为整个粮食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在浙江省奉化区的中粮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农户将稻谷通过漏斗送入烘干机,整个过程无需人力干预,机器精准筛选、烘干和入库。这座服务中心每日可烘干粮食360吨,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极大提高了烘干效率。这不仅解放了农户的劳动力,还确保了粮食在短时间内完成晾晒,为粮食的长期储存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解决农户在秋收期间的资金需求,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信托推出了“甜蜜贷”等特色贷款项目。通过这一模式,农户无需抵押物便可获得贷款,甜菜丰收后直接将作物销售给糖厂,以销售款偿还贷款。2024年“甜蜜贷”发放贷款超1500万元,覆盖种植面积达22000亩。这一订单农业金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题,还为企业稳定粮源供应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