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穗随风摆动,甲鱼悠然自得地在稻田间游弋。相邻的池塘岸边趴满了晒背的甲鱼,水面上还不时有甲鱼探出头来换气,听见动静后立马机警地没入水中。
这是江苏农垦集团下属滨淮农场稻鳖养殖基地中的一幕。今年7月,滨淮农场在成功开展仿生态甲鱼养殖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高效利用场内零星小规模水面资源,创新实施“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
滨淮农场把小规模养殖池塘与农田进行种养结合,通过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品种合理配比,构建互利共生系统,从而减少化肥、饲料的使用量,提升养殖水产品和种植农作物品质。同时,利用农田作物和土壤的吸收、过滤功能,构建稻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养殖尾水的净化利用。
“我们按照稻田、水面3:1的比例进行搭配,共投放1万余只甲鱼。在养殖塘和稻田之间用沟渠连接,既能用于平衡两边水位,实现水的循环流动,又能给甲鱼活动提供通道。”养殖中心主任李德前介绍,“整个种养过程绿色化、生态化,水稻不打农药、不撒化肥,甲鱼喂养冰冻活鱼。”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在生产粮食的同时,还发挥着湿地的功能,为甲鱼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稻田中的虫子也是甲鱼的天然饵料,而甲鱼的粪便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并且甲鱼在稻田中的活动有助于疏松土壤、抑制虫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10月28日,水稻全部收割完毕,亩产在800斤以上;甲鱼存活率达到95%以上,平均重量在3个月内增长了0.3斤。稻田里生长出的甲鱼品相、口感和野生甲鱼几乎相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