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厚植农粮产业创新的“良田沃土”

发布时间:2024-11-20文章来源:江苏农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国资央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构筑需求牵引、市场导向、产研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厚植创新的“良田沃土”,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粮商提供坚实支撑。

建强科研体系,确保一体贯通。依托“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的全产业链优势,中粮集团打造了产业主导、层次分明、内外联动的创新组织架构。对内,成立由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亲自挂帅,分管党组成员具体主抓,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的集团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构建“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工厂利润点”三级研发体系;形成由集团党组牵头抓总、集团科技创新部统筹管理、专业化公司主体实施,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为核心研发平台的创新协作机制,实现横向业务协同、纵向管理贯通;同时,设立集团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为科技规划制定、重大项目及重点人才评审等提供咨询建议。对外,组建龙头企业负责牵头、高校院所提供支撑的创新联合体,通过联合申报、签单合作等方式,让市场需求与科研资源充分对接,提升创新靶向性和成果转化率。截至目前,中粮集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1项,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5个,牵头“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参与35项。

攻关核心技术,勇担国家使命。中粮集团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聚焦生物育种、节粮减损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高校院所,积极参与种业振兴行动,在种猪、种牛育种芯片等领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在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和产业化落地。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粮食产后收储环节,攻克水冷均温、传热控温、整仓自控等关键技术,研发绿色智能低温储粮管控系统和成套技术装备,大幅降低稻谷等谷物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

坚持两端发力,拓宽发展赛道。中粮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两端发力、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建立从需求确认、定向开发、多维验证、柔性生产到技术营销的高效研发支撑体系,持续输出高端产品、精细产品、标志产品,助推传统农粮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升级国产烘焙糖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比肩国际同类产品,打破进口垄断局面。聚焦国人饮食喜好和体质特点,围绕科学配比、品质调控等,不断改进并创新技术、工艺、流程、配方,开发风味食用油、自然香大米、健康全麦粉等安全、美味、营养、健康的好产品,守护亿万家庭幸福餐桌,服务广大民众美好生活。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国产化,自主研发的MMR型磨粉机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列。另一方面,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加强新兴产业布局谋划,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依托自身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点发展功能糖、药用糖、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扩大经营规模,2023年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同比增长6.4%。加快促进以生物制造为代表的前沿交叉技术赋能未来健康食品产业,在母乳低聚糖、益生菌等领域实现国产化突破。

完善保障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中粮集团坚持以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厚植科技创新的制度土壤、保障土壤和文化土壤,以切实举措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在顶层设计上,出台以《中粮集团党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统领的一揽子支持政策,为有效促进创新潜力释放提供制度基础。在研发投入上,出台《中共中粮集团党组研发投入稳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未来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速8%的目标,为科研活动提供坚实保障。在项目管理上,突出重点、分层分类,集团层面主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培育集团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的课题任务,专业化公司层面主抓解决产业一线实际问题的研发项目,集团科技创新部加强对过程关键节点的把控力度;同时,组织内外部专家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及时会诊把脉、对症施策,确保方向不走偏、执行不走样。在人才建设上,出台《中粮集团“十—百—千”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努力培养“集团级科技专家—科研骨干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三级梯队。在文化塑造上,通过科技创新成果展、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构建交流平台、打造创新榜样、形成示范效应;发布《中粮集团科技创新免责事项清单(试行)》,明确容错免责的适用情形和具体程序,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