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淮海农场:一菌一薯带动产业一链“飘红”

作者:发布时间:2025-04-11文章来源:江苏农垦

眼下正是羊肚菌收获的黄金时节,在江苏省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菌菇种植基地的大棚内,一畦畦生机盎然的羊肚菌从收获、装篓、运输,到加工、分拣、烘干、入库、打包、销售等程序,完成了从基地种植到面向市场全产业链的延伸,铺展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

据了解,今年以来,农场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创建“菌薯红”品牌,通过将羊肚菌和红薯种植培育、加工销售链式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加强与科研院校在菌种选育、病虫防治、技术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对周边乡村菌菇产业的辐射和带动功能,积极培育出颇具淮海特色的“垦一代”品牌,打造好菌菇和红薯种植集群,从而推进淮海的产业集聚发展。

“正因为有了前两年的探索,今年我们才能将羊肚菌大棚扩充至50座,林下羊肚菌野外培育5亩。从目前采收的情况来看,每亩大棚出产羊肚菌700多斤,有的菌菇大棚产量超千斤,这种产量还是在今年连续三天遇到‘高温天气’的情况下完成的,实属不易。”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技术员袁亚洲说,“当然,连续多天80多名来自淮海农场机关、分公司和农场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支持和服务农场产业发展,抗高温侵袭,夺取‘菌菇保卫战’胜利,他们功不可没。”

据了解,淮海菌菇产业园区总投资60多万元,自去年11月初羊肚菌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建设了50座占地45亩的菌菇大棚和5亩林下野生栽培基地,建设种植示范区、加工生产区、烘干储藏区、产品交易区,是集种植、加工、烘干、交易于一体的菌菇全产业链示范园区。为保证菌菇产量,基地对每个大棚采取草帘或遮阳网铺设遮阳保温,以“大棚套小棚”的种植模式营造良好的温湿度,采用市场上产量品质较好的六妹、七妹品种种植,加上温湿度全程监控体系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农场菌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去年我们种植的40亩红薯通过加工粉丝的形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没承想,产品供不应求,还没有到春节,0.9万公斤粉丝便销售一空。”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顾明辉开心地说,“今年,我们计划将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通过品牌引领和产业赋能,促进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双融合,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现有的菌菇和红薯产业,以‘菌薯红’品牌为引领,深化党员干部责任机制,切实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力争菌菇产业创‘一星’目标的完成。”淮海农场党委书记仰海洲说,“我们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比党性修养、比作风纪律、比学习创新、比勤奋工作’和‘争主动担当、争无私奉献、争集体荣誉、争一流业绩’的‘四比四争’中,在产业一线发现和使用人才,让广大的青年干部和党员同志在生产一线显身手,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献才智,实现淮海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陆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