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颗名为“东坝翠玉”的西瓜,正以科技赋能的姿态,书写着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篇章。
破题:在土地里寻找答案
2024年初的东坝头农场,正面临着所有农业区共同的难题:有限的土地资源,同质化的产业竞争。面对集团公司“三年求发展”的战略目标,东坝头党委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发现当地气候条件与无籽西瓜市场需求高度契合。这一发现,为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以特色品种为突破口,激活土地潜能。
破局:用科技唤醒土地
为突破传统种植瓶颈,东坝头农场成立科技创新管理委员会,在22亩试验田开启探索。滴灌系统精准输送水分,智能温控设备实现大棚环境自主调节,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依赖。老技术员王师傅感慨道:“种地半辈子,没想到还能用上这些‘黑科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作物产量,更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活力。
破茧:让人才扎根土地
试验田边,“90后”技术员小龚与种植能手王师傅组成的“新老搭档”,成为产业升级的“先锋队”。年轻人负责安装传感器、搭建数据平台,老师傅传授整枝、授粉等传统技艺,双方优势互补,让技术创新真正落地。周边农户纷纷加入技术交流,试验田变身“共享课堂”,形成“传帮带+数字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破界:从田间走向市场
2024年盛夏,“东坝翠玉”西瓜带着清甜果香走出试验田,直抵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团队赴嘉兴水果批发市场调研,与经销商深度沟通。当听到客商评价“品质不输进口货”时,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有力回报,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已然迈出。
破晓:以持续耕耘书写新篇
如今,100亩智慧农田正在加速建设。滴灌系统如大地脉络,温控设备守护作物生长,而老农人的经验与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合。站在2025年的田埂上,看着葡萄架下的小飞鸟装置感慨万千。避雨栽培技术让夏黑葡萄品质稳定提升,手机成为新农人的“新农具”,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从一颗西瓜到一片智慧农田,“东坝翠玉”的故事里没有奇迹,只有对土地的敬畏、对科技的笃信、对实干的坚持。这颗西瓜的成长轨迹,恰是产业振兴的缩影——唯有扎根土地、拥抱创新,方能迎来产业振兴的破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