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8
    7月4日早上6点,盐城市经开区康欣花园小区内,清脆的吆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苏垦优品,国企保证!产品新鲜,价格实惠,走过路过的居民朋友,快来看看呀!”这是淮海农场首次尝试社区地推活动,迅速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为进一步宣传推广农场优质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淮海农场新媒体直播小组联合产业发展中心携带羊肚菌干、鲜食玉米、红薯粉丝、贝贝南瓜等“垦一代”特色农产品走进社区,与居民们面对面互动。“羊肚菌是我们农场的特色,营养丰富,口感绝佳。”“这鲜食玉米是现摘现运的,清甜多汁,煮着吃特别香。”地推小组成员热情地向居民们介绍产品优势,耐心解答疑问。尽管天气逐渐闷热,但大家依然坚守摊位,用真诚和专业激发居民的购买热情。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吆喝声、询价声、购买声不绝于耳。一个小时不到,150根鲜食玉米便被抢购一空。“给我来两袋羊肚菌干,再帮我称一些鲜食玉米。”“贝贝南瓜怎么卖?帮我挑两个。”居民们纷纷下单,现场气氛十分火热。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地推小组采用“线下展销+线上直播”的双渠道模式,将镜头对准线下销售场景,同时在线上热情介绍“垦一代”产品。直播间里,网友们纷纷点赞下单,当日在线
  • 2025-07-08
    7月3日,苏垦农发农业无人机智能巡田培训会在临海农场智慧农业科技园顺利举行。来自苏垦农发各分公司、苏州苏垦及总部相关部门的80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会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郑恒彪以及垦区内部飞巡专业人员翟云龙授课。郑恒彪教授结合科研实践,详细讲解了无人机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场景;翟云龙则分享了多光谱无人机的操作技巧和在农业巡田分析中的实际应用经验。培训期间,学员们还进行了田间实操训练,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他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将农业无人机智能巡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质效,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集团公司打造一流农业科技型集团贡献力量。
  • 2025-07-07
    盛夏时节,海安农场的葡萄园内硕果盈枝,“海农葡萄”正式开园迎客!即日起,游客可入园亲手采摘这份夏日限定的甜蜜。走进葡萄种植区,阳光玫瑰、巨峰、夏黑等多个品种挂满藤蔓。夏黑葡萄紫黑透亮,如黑珍珠般圆润紧实;阳光玫瑰泛着青绿,裹着白霜,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光泽。凑近细嗅,果香与自然清甜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据农场负责人介绍,园区采用科学化、精细化种植管理,从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灌溉到疏花疏果、绿色防控,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串葡萄都拥有绝佳口感与营养。“这里的葡萄果香浓郁,果肉紧实多汁,比市面上的好吃太多!”首日入园的游客王先生一边品尝,一边竖起大拇指。现场,不少家庭带着孩子穿梭于葡萄架间,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踮脚寻找最饱满的葡萄串,大人们则忙着拍照,将这份丰收的喜悦定格成美好瞬间。近年来,海安农场依托“海农葡萄”品牌优势,拓展农旅融合新路径,通过举办采摘节、农耕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农场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这个夏天,想品尝新鲜多汁的葡萄,感受田园采摘的乐趣吗?海安农场“海农葡萄”已准备就绪,快来赴一场夏日“萄”醉之旅吧!
  • 2025-07-07
    6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正大天晴1类新药安罗替尼的新适应症获批,联合化疗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这是安罗替尼在中国获批的第九个适应症,也是全球首个联合化疗的组合疗法获批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STS)是一类源于非上皮性骨外组织的恶性肿瘤,中国年发病率约为2.91/10万人口,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该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涵盖19种组织类型及超过50种病理亚型。目前,针对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一线治疗主要依赖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姑息化疗方案,但各亚型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正大天晴公布了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成果。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组较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显著延长5.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提升近6倍(17.8%vs2.9%),疾病控制率(DCR)显著提高(79.3%vs54.7%),显示出明确的抗肿瘤效果。安罗替尼是一种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小分子酪氨酸
  • 2025-07-06
    6月30日,千秋镇临农社区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临海农场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圆满完成,为临海农场聚焦主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此次社区建制调整是深化农垦改革的重要成果。临海农场与千秋镇紧密协作,高效运用“一张清单明权责、三级联动促落实、多方协同强保障”的移交机制,确保了移交过程平稳有序、无缝衔接。社会职能移交后,临海农场将全面开启“轻装上阵”发展新阶段,锚定主责主业,释放改革动能,以建设现代农业高地为目标,携手属地政府深化融合,打造场地融合发展新典范。
  • 2025-07-06
    在竞争激烈的乳制品市场中,东辛农场“简苏”牛奶凭借精准定位与创新营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420万元,品牌知名度在区域内覆盖超30%人群,成绩斐然。“简苏”牛奶以国企品质为基石,以天然营养为核心,将“国企自有牧场+极致纯净配方”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线下,开设“鲜奶吧”门店,销售现酿酸奶、冰激凌等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积极参加东海水晶市场农产品集市、工业博览中心展会、海州农贸市场农业大集等商贸活动,让消费者零距离接触品牌。同时,与南京嘉年华超市等渠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较高复购率,并与康济大药房、顺丰等开展联合营销,拓展线下体验场景。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开设抖音、京东等店铺直播带货,与《快乐向前冲》等热门IP跨界联动,打造多个销售成功案例。此外,还积极筹备微信视频号直播,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收集1000份有效消费者反馈,“简苏”将持续优化产品与营销策略,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未来,“简苏”牛奶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保障,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产品。
  • 2025-07-05
    夏日骄阳似火,岗埠农场养殖中心北渔场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水面上,工人们身着防水衣裤,娴熟操控渔网穿梭作业。随着渔网缓缓收紧,银鳞闪烁的肥硕鲤鱼竞相跃出波光粼粼的水面,翻腾跳跃间勾勒出一幅鲜活图景。捕捞现场一派忙碌,刚出水的鲤鱼被迅速分拣、称重,随即装入货车水箱。司机小李一边拍摄捕捞视频向客户展示鲜活品质,一边介绍道:“这一车是发往湖北荆州的急单,客户已经催了好几次,必须尽快送达。”岗埠农场养殖鲤鱼的密码,源于科学养殖与精准营销双重发力。技术团队依据鲤鱼生长周期与营养需求,精心调配饲料配方,还建立起水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定期检测水体溶氧量、酸碱度等指标,灵活调整投喂策略与管理方案。这种精细化养殖模式,不仅保障了鲤鱼健康生长,更显著提升了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在市场端,养殖中心组建专业市场研判小组,实时追踪水产品价格波动、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市场动态。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精准制定捕捞计划与销售策略。今年夏季,养殖中心针对不同区域市场需求特点,分类策划推广方案。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6月份已累计销售鲤鱼等水产品8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48万余元。
  • 2025-07-05
    6月24日凌晨2点,新曹农场现代化蛋鸡场依然灯火通明。鸡舍内,数十名抓鸡工人动作娴熟,将一只只步入老龄的蛋鸡迅速抓出鸡笼、整齐装箱;棚外,5辆大型运输卡车严阵以待,核验完毕后,便将载着这批淘汰蛋鸡驶向屠宰场——这标志着新曹农场首批蛋鸡进入淘汰更新阶段。这批“退役”蛋鸡承载着农场537天的养殖心血。在标准化养殖管理体系的护航下,它们曾创下日产蛋超8万枚、产蛋率高达93%的亮眼成绩,为农场蛋鸡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然而,随着鸡龄增长,产蛋率开始走低,养殖成本不断攀升。为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新曹农场经多轮严谨的数据分析与市场调研,果断按下蛋鸡淘汰“启动键”,通过及时更新鸡群,为后续养殖释放空间与资源。为确保淘汰工作规范透明、高效推进,农场创新采用“线上招标+线下监督”双轨模式。通过官方平台发布招标公告,吸引众多企业踊跃参与。同时,组建由养殖专家、财务人员、法务专员构成的专业评审组,对竞标企业的资质信誉、运输方案、报价合理性等进行综合评估,最终选定资质过硬、方案完备的企业承接蛋鸡运输及后续处理工作,全程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在推进蛋鸡淘汰的关键节点,新一批蛋鸡育雏筹备工作已同步展开。农场派出经验
  • 2025-07-04
    当夏日的阳光洒满广袤田野,苏垦农发迎来了夏插夏种的圆满收官,并全面转入夏管关键阶段。在今年的夏插夏种进程中,科技如同神奇画笔,在苏垦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现代农业的绚丽图景。“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苏垦农发各分公司深谙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黄海分公司引入微喷旱育秧技术后,围绕该技术开展了10余项试验,从适宜秧龄探索到精准水肥管理研究,从不同地质育秧表现分析到新型育秧基质筛选,每一项试验都为提升育秧效率、优化水稻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白马湖分公司大力推广“流水线育秧+机械化插秧”模式,18条智能化育秧流水线高效运转,仅10天就完成近5万亩水稻育秧工作。这一模式不仅大幅节省了用工成本,还显著缩短了大田种植时间,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为后续夏管争取了宝贵时间。科技力量在今年“三夏”工作中尽显威力,无人农场试验示范走在行业前列,无人机巡田、播种、打药已成为基础操作,智慧灌溉更是高效集约。在临海分公司的农田里,雷沃无人驾驶插秧机装载着水稻秧苗,沿着预设路线平稳作业,自动完成插秧、避障等一系列操作。相比传统插秧方式,无人驾驶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一半人工,还极大提升了
  • 2025-07-04
    随着天气渐热,云台农场兴垦科技灵芝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新希望。基地内的灵芝菌种已陆续长出芝蕾,赤色身躯上顶着米黄色的圆帽,黄白相间,萌态十足,展现出蓬勃生机。“出菇期温度需控制在32℃,湿度保持90%以上,通风也要适度。”基地负责人卞德胜每天清晨都会检查灵芝生长情况,对种植技巧和经验如数家珍。他介绍,灵芝菌苗培育在椴木上,生长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目前,出芽的灵芝已进入快速生长期,预计国庆节前后将迎来第一批灵芝孢子粉的丰收。云台农场地处连云港北纬34°黄金纬度带,背倚云台山脉、紧临黄海,优越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为仿野生原木栽培灵芝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自2021年启动灵芝种植项目以来,农场已构建起涵盖菌种驯化、仿野生栽培、孢子粉采收的完整技术体系及标准化种植规模。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灵芝孢子粉破壁率提升至99.6%,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7.31g/100g,远超行业标准。预计2025年基地年产灵芝孢子粉800斤,产值超40万元。与此同时,农场正依托种植基地拓展“灵芝康养游”“科普研学游”等农文旅融合业态,打造展示棚,推动单一种植向“生产+体验+消费”的综合产业模式
  • 2025-07-03
    6月20日,2025PDI医药研发·创新大会暨中国药品研发百强榜发布会在重庆举行。正大天晴凭借卓越的研发实力,连续10年荣登“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TOP100”前三强,其中在“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中位居第二,在“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中位列第六,彰显了其在创新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正大天晴始终将“全面创新”作为核心战略,不断提升研发效率。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超20%,已成功获批上市8款1类创新药,并布局了140多项在研项目,其中创新药物近80项。未来三年,还将有近20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国际舞台上,正大天晴同样表现亮眼。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公司以12项口头报告领跑国内同行,创下中国药企最高纪录,其中安罗替尼9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未来,正大天晴将继续秉持稳健步伐,加速迈向国际创新药企行列,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出更多优质创新产品,为中国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 2025-07-03
    近日,三河农场李岗西瓜种植基地迎来开园销售的热闹时刻。一个个圆滚滚、绿油油的西瓜沐浴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吸引了众多瓜商和周边市民前来采购品尝。走进李岗西瓜种植园,繁茂的瓜藤相互交织,硕大的西瓜若隐若现。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挑选、采摘成熟的西瓜,动作迅速而精准,确保每一个送到市场上的西瓜都品质优良。“我们一直坚持绿色种植,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用的都是有机肥,所以种出来的西瓜口感清甜、汁水丰富。”园区工作人员王聪介绍道。为拓宽销售市场,三河农场在西瓜成熟前一周便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预热推销。开园当天,瓜商们纷纷前来洽谈批发,工作人员忙着挑选、称重、装车,现场一片繁忙。除了批量采购,不少周边游客也趁着周末带着家人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平时孩子都在城里,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今天带他来这里摘西瓜,既能感受田园风光,又能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西瓜,真是一举两得。”来自盱眙的市民刘先生开心地说。三河农场西瓜的甜蜜上市,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初夏的美味,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2025-07-02
    走进黄海农场,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化广场上,居民们健身娱乐、翩翩起舞;国家级职工书屋内,职工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各个角落,为群众排忧解难、助力产业发展。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正是黄海农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黄海农场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场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内涵、创新形式,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让精神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文化引领,夯实文明根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黄海农场深入挖掘农垦文化和红色文化,将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历史展示厅里,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展现了农场从艰苦创业到繁荣发展的历程。“每次来这里,看到先辈们的奋斗事迹,我都深受鼓舞。”青年职工小冯感慨地说,“我将继续传承农垦精神,为农场发展贡献力量。”黄海农场持续深化书香农场建设,依托国家级职工书屋、黄海书院等载体,开展读书活动、文化汇演、体育比赛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居民李大爷说:“现在农场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还增进了邻里感情。”志愿服
  • 2025-07-02
    日前,临海农场8万余亩水稻夏种工作圆满收官,全面转入夏管环节。农场开启“科技+夏管”模式,为全年粮食丰收按下“加速键”。自水稻栽种工作启动以来,临海农场科学统筹、提前部署,各生产区大队倒排工期,整地、插秧、播种全程实现100%机械化作业,确保夏种进程高效推进。如今,嫩绿的秧苗迎风挺立,新苗破土而出,田间一片生机勃勃。在29大队的稻田边,大队负责人戴启银轻点手机APP,智慧灌溉系统即刻响应,远程调控闸门缓缓开启。灌溉水沿着水渠精准输送到田里,为新栽秧苗提供充足水分。“智慧灌溉系统很方便,以前上水排水需要专人守在田间操作,现在坐在办公室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戴启银介绍。在9大队,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匀速穿梭,开展水稻栽后封闭飞防作业。无人机搭载的变量喷洒系统能精准控制药量,喷洒均匀,封闭化除效果显著提升。100亩稻田,无人机飞防作业仅需1小时即可完成。在顺泰生产区,数架无人机正有序穿梭,进行施肥作业。飞手手持遥控器,目光紧盯显示屏,精准控制肥料撒施。生产区副主任崔雷鸣表示:“我们根据田间苗情长势,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差异化推进返青肥、分蘖肥和平衡肥的使用,为水稻
每页14. .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