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1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苏舜公司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她)们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为先”初心使命用坚守诠释“劳动最光荣”苏舜安吉公司(上汽大众4S店)销售顾问张艳,正在认真地给客户讲解新车功能配置,过程中她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逐一解答了客户关心的问题,成功签单。“牧马人原厂配备全地形255 75/R18轮胎、中控触摸屏由8寸升级到12寸、涉水深度达760mm。”苏舜锦尚公司(Jeep4S店)主播陈佳琪正通过直播间为客户360°全方位展示和讲解车辆配置,她耐心地解答客户问题,1名客户已成功预约进店。苏舜电商公司(奇瑞星途4S店)的销售顾问们正奋战在车展现场,他们斗志昂扬、信心满满,为观展客户详细介绍车辆,提供专业高效的购车咨询服务,收集意向潜客及订单信息,全力冲刺假期销售目标。苏舜金江公司(上汽大众4S店)机电技师钱平岗正拆解一辆帕萨特车的发动机,他说:“客户着急用车,这个假期就不休息了,要尽快把车修好。”苏舜电商公司(综合汽贸业务)两位00后主播正在直播间回答粉丝们的问题,假期这场直播成功获得留资18条,两位准客户已成功预约进店。苏舜汽车公司(上汽大众4S店)机电技师周亚威正在为保
  • 2025-05-01
    “水来了、水来了……”伴随着围观人群的阵阵欢呼声,苏垦农发白马湖分公司第四生产区麦田中的喷灌机正沿着田垄缓缓行进,随着钢铁臂膀旋转舒展,两个喷头向空中喷出了巨型水柱,细密的弧形水幕被均匀地洒向整片麦田。今年全省降水量偏少,白马湖片区降水量更是创历史新低,加之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当前正值小麦孕穗期的田管工作带来不小“烤验”。为缓解旱情对麦田影响,白马湖分公司抢抓农时,加强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大设备投入,新采购喷灌机6台,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据了解,一台喷灌机的喷幅为60米左右,两边同时喷灌可覆盖横向长度达120米,一天能完成150余亩地的喷灌任务,作业效率更高,浇得也更均匀,节约用水的同时,还能防止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六个生产区有了新机械的助力,既为需水关键期的小麦送上了“及时雨”,实现了科学精准喷灌,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为夏粮稳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下一步,将做好苗情、墒情、病虫害防治等小麦田间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 2025-05-01
    暮色笼罩着临海农场农机总站的车库,焊花在夜色中闪烁,如同点点星光。一位农机技师半跪在新改装的收割机旁,手持扳手在螺栓间精准转动。他叫徐登祥,一位与农机相伴36年的“老把式”。从青涩的农机学徒到技术骨干,从基层机耕队队长到农水中心副主任,他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执着,在广袤农田里书写着新时代农机人的坚守与担当,荣获江苏农垦2024年度“先进个人”称号。初入机耕队时,面对轰鸣的拖拉机与复杂的机械,非科班出身的徐登祥满心迷茫。“初次摸方向盘,手心全是汗,踩离合器时腿都打颤。”他回忆道。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跟着师傅从辨认齿轮、轴承学起,白天练操作,晚上啃《农机维修手册》。为了精进技术,他常在拖拉机旁一蹲就是12小时,反复拆装发动机、调试播种机,直至对每个部件了如指掌。凭借这股韧劲,他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在担任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一生产区农机站站长期间,徐登祥大展身手。他创新推广稻麦全程机械化作业,研制偏置式播种机,改造约翰迪尔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离、切碎系统,有效降低收割损失率,茎秆细碎度小于5厘米。他加强农机管理,为农机手调整农机具,他所在的生产区作业质量、粮食产量位列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前列。
  • 2025-04-30
    随着春日暖阳的升起,云台农场云水湾湿地公园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抢抓晴好天气,有序推进15亩甜糯玉米的播种工作。种植现场,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翻土、有的播种、有的覆膜,大家干劲十足。据悉,本次种植玉米苗共计6万株,种植品种为“南甜糯6019”,此品种以其甜度高、口感软糯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预计7月初成熟上市,为游客带来应季新鲜的舌尖体验。“早种早收,能够在玉米上市旺季前抢占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农技人员王宇辉介绍,今年的种植时间较往年提前,通过科学规划,预计亩产可达1300斤以上,总产量突破2万斤。近年来,云水湾湿地公园积极探索“农业+观光”模式,通过种植特色农产品,打造集生态、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待玉米成熟后,游客不仅可漫步田埂间感受田园风光,还能参与采摘活动购买农产品,切身见证从田间到舌尖的绿色产业链条。
  • 2025-04-30
    在黄海农场鲜食玉米加工基地内,正在进行厂房车间地面混凝土浇筑,一根根桩柱高高耸立,瓦工、钢筋工等2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1000立方库容冷库已基本搭建完成,厂房车间桩基正在施工,项目整体进度完成35%。作为黄海农场重点产业项目,该项目不仅承载着经济发展的重任,更为响水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能。“为确保在春茬鲜食玉米收获前建成投产,农场党委每半月召开一次产业项目现场推进会,现场会办、现场解决建设问题,推进施工进度。我们和多部门有效协作,抢抓晴好天气,在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加快项目施工,稳步高效推进项目建设。”项目部负责人刘玉说。近年来,黄海农场围绕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六化”思路,以强链延链增效益、育品牌强加工为重点任务,深化场地合作和科研院所赋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在种植、加工、科研、销售等方面同向发力,以品质持续提升促进鲜食玉米产业价值的稳定增长,相继推出系列精品玉米,将鲜食玉米做成真空包装、精品礼盒、商超专供,不断增加鲜食玉米产品附加值。产业办负责人刘天星表示,农场积极与设备供应商沟通协调,力保主体流水线设备及其
  • 2025-04-29
    在产业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颗名为“东坝翠玉”的西瓜,正以科技赋能的姿态,书写着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篇章。破题:在土地里寻找答案2024年初的东坝头农场,正面临着所有农业区共同的难题:有限的土地资源,同质化的产业竞争。面对集团公司“三年求发展”的战略目标,东坝头党委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发现当地气候条件与无籽西瓜市场需求高度契合。这一发现,为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以特色品种为突破口,激活土地潜能。破局:用科技唤醒土地为突破传统种植瓶颈,东坝头农场成立科技创新管理委员会,在22亩试验田开启探索。滴灌系统精准输送水分,智能温控设备实现大棚环境自主调节,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依赖。老技术员王师傅感慨道:“种地半辈子,没想到还能用上这些‘黑科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作物产量,更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活力。破茧:让人才扎根土地试验田边,“90后”技术员小龚与种植能手王师傅组成的“新老搭档”,成为产业升级的“先锋队”。年轻人负责安装传感器、搭建数据平台,老师傅传授整枝、授粉等传统技艺,双方优势互补,让技术创新真正落地。周边农户纷纷加入技术交流,试验田变身“共享课堂”,形成“传帮带+数字化
  • 2025-04-29
    日前,勤奋药业登记号为Y20230000671的原料药硫酸钾产品顺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核批准,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页公示,状态转“A”。硫酸钾产品是勤奋药业继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产品后成功转“A”后的又一研发新品,优化了公司现有的产品结构,对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2025-04-28
    晨曦微露,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新沂生产区负责人黄松仁便骑着摩托下地了。“农业是露天工厂,苗情、墒情千差万别,只有多踏田,对田间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做出科学决策。”他说。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的高材生,2013年一毕业他便投身农业一线,12载光阴,他脚踏实地、一笔一划地将实践论文写在了江苏农垦的广袤土地上。2020年,工作表现出色的黄松仁被组织调去灌云县四队,接手这个刚刚流转、亟待发展的托管基地。作为生产区主任,他带领团队全身心地融入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两年时间,四队生产区就实现创利370万元,占当时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6个托管基地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二。生产区农事繁忙,黄松仁经常忙得脚打后脑勺,可即便这样,他一得空,便穿梭于当地镇、村支部与周边农户之间,不遗余力地推广先进种植模式,手把手教导当地农户肥水运用、虫害治理等先进技术,带动农户共同富裕,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垦地关系。农垦以农为生、靠地吃饭,效益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拓展土地面积。“难,怎么可能不难嘛!村里家家户户挨着跑,闭门羹吃了不少。”回忆起当时土地流转时的点滴,他至今仍十分动容。在他任职期间,四队生产区得地率超过100%,流转面积从最初的6216
  • 2025-04-28
    2024年,江苏农垦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投资533万元重点实施垃圾转运提升与厕所革命两项惠民工程,在8家农场完成9套现代化垃圾处理设备升级、21座新型公厕改造,切实改善了卫生条件,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绘就出整洁有序、风景如画的场域新画卷。加强垃圾清运,擦亮生态底色滨淮农场距离县城垃圾集中处理站50公里以上,如何有效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并最大限度减轻垃圾清运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干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2024年,滨淮农场配备了单机日处理垃圾量100吨的地下水平式垃圾压缩机,镇区各个角落的垃圾经过统一收集后,从投入压缩箱体内经过一个不到3分钟的压缩周期就变成了9.1立方米的垃圾压缩块,压缩成型的垃圾块通过高密闭性能的专用垃圾运输车运往县城的集中处理站,不仅能够获得地方政府290元/吨的垃圾处理奖励,也彻底解决了镇区环境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随着职工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环卫作业面临挑战。2024年,江苏农垦投资309万元实施垃圾转运提升工程,在8家农场改造提升了9套设备,垃圾得到及时处理,农场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 2025-04-27
    “互联网信号良好,水位传感器工作正常,智能闸门开关操作正常……”在苏垦农发淮海分公司第二生产区11大队的灌排渠系上,农水中心工作人员陈华正拿着手机,依照技术规范,对刚刚安装好的智能化闸门进行调试,利用农业科技设施,为即将到来的“三夏”大忙助力。“智能化闸门就是依托科技的手段,让传统控制闸门灌排变得更加高效便捷。”陈华介绍说,“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后台实时查看水文数据,并通过小程序一键调节传统闸门开度,达到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田灌排效率的目的。”农业振兴,水利先行。自2022年以来,苏垦农发淮海分公司以集团公司“一核引领、双擎驱动”的战略目标为工作导向,围绕“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运用“智改数转网联”工具,从“闸体框架、推杆动力、控制网关、太阳能供电”四大模块着手,研制出一套“智能决策、远程操控、闭环管理”的智能化闸门系统,实现闸门“从30分钟手摇到3秒钟极速响应”,为粮食稳产丰收提供保障。“过去,1个大队的50个闸门需要3个人管理,田间是否需要灌排水全都依赖于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遇到紧急情况,难免会出现响应滞后、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等现象,不仅容易对田间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 2025-04-27
    4月1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2024年度总结暨项目推进会在南京举办。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水稻生产智能化、数字化等议题共同商讨研发路径。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曹卫星,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苏中滨等项目咨询专家,各课题负责人与项目骨干参加会议。苏垦农发党委副书记王进强代表牵头单位致辞。项目负责人田永超对项目主要研究进展、指标完成情况、取得成果等各方面进行了介绍。各课题负责人对项目2024年度实施进展及2025年实施计划进行了汇报。项目合作专家汇报了水稻智慧化生产相关研究情况。项目咨询专家对项目进展和后续实施方案进行了点评,发表了评审意见,并提出了建议。曹卫星充分肯定项目阶段性成果,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个方面要求:一要聚焦智慧农场,以系统思维统筹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与产业融合,推动“耕、种、管、收”全链条智能化,形成可复制的发展范式。二要夯实技术底座,构建“数字化底座—空天地监测网络—智能管理处
  • 2025-04-26
    在新曹农场落羽杉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落羽杉在微风中舒展枝叶,长势喜人。林业工人忙碌其间,挖土、起苗、打包、装车,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确保树苗不受损伤。新曹园林绿化公司副经理何文娟一边查看苗木装车情况,一边介绍道:“每年春季都是最忙的时候,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客户打电话咨询、订购树苗,马上又要出售200多棵落羽杉。”截至目前,公司已销售金叶水杉、中山衫、落羽杉、小叶鸡爪槭、广玉兰等苗木9919棵,外销订单金额达61.09万元,超额完成季度销售目标。“我们在苗木品种布局、质量把控上下功夫,既有热销的树种,也有紧俏的元宝枫、鸡爪槭、矮麦冬等精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客户订单不断。”何文娟说道。为了培育优质苗木,公司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从土壤改良到施肥灌溉,从病虫害防治到修剪整形,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同时,不断进行苗木品种改良,致力于培育出更适合市场需求、更具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苗木品种。来自上海的苗木客商郭建平表示:“新曹园林绿化公司的苗木品质过硬,售后服务也很到位。我们已经合作多次,每次都能按时收到优质的树苗,成活率很高。以后有苗木需求,还会选择和他们合作。”客户的肯定,是对公司苗
  • 2025-04-26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消费者的购车习惯到厂商和经销商的营销模式,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整个产业链。苏舜公司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探索从传统媒体到直播带货的转型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多年前,苏舜公司就开始在汽车垂直媒体投放广告,发布新车资讯、车型信息等,通过后台获取客户信息。随后,公司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活动、抽奖、问答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讨论,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时,公司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开始尝试短视频营销。一系列创意短视频以幽默、接地气的方式展示新车的亮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疫情的爆发让直播带货成为风口。苏舜公司迅速跟进,各4S店陆续开通了抖音号、视频号、快手账号,开始尝试汽车直播营销,并逐渐将抖音作为直播的主阵地。各店主播在直播间详细讲解新车的性能、配置和价格,并实时回答观众的问题。第一次直播时,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忐忑,担心消费者不会在直播间买车。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短短一两个小时的直播,就能收获上千甚至上万次观看、数百条咨询,甚至有些观众会直接下单。直播销售帮助公司各店快速实现了客户信任度从建立到
  • 2025-04-25
    当晨光穿透张芝山田埂的薄雾,在纵横交错的阡陌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手中紧握着一本卷边的笔记本,不时俯身查看作物的虫情,手臂上的袖章虽已被晒得褪色,但“苏垦农发”的标识依然清晰醒目。他就是农技员卞新波。从张芝山基地最初的一片荒芜,到如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他用汗水和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逐梦篇章。2022年秋天,卞新波第一次踏上张芝山基地的土地。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3000亩土地宛如被打翻的拼图,零散分布在方圆20公里的条田沟壑间,没有水利管网,没有电力设施,田埂上杂草丛生,还有许多贫瘠干裂的不毛之地。他一边认真巡视着这片责任田,一边心里犯嘀咕:“来这种‘烂泥塘’,真能种出个样来?”然而,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行动起来。秋播在即,时间紧迫。卞新波的SUV成了他的移动指挥部,后座上堆满了图纸、标牌、测量仪等工具和资料。他带着手绘地形图,挨家挨户走访周边农户,厘清土地权属。凭借公正的态度和翔实的依据,他成功说服了各方。为了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他抓住一切机会向政府部门汇报情况,最终赢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秉持着“不误农时、自立自强”的原则,他仅用二十多天就
每页14. . ./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