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31
    日前,溧水区“天生仲夏夜苏超共此时——国缘四开·天生桥2025苏超观赛电音玩水派对”圆满落幕。这场融合体育、文旅的盛宴吸引了数千名交通台车友、游客、亲子家庭等参与。苏垦米业作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凭借千人狂欢的场景,线上线下累计触达客户超千人,线上销售锅巴较往日激增三倍,成功奏响品牌与销量双增的乐章。活动现场,体育赛事的紧张激烈、电音派对的动感节奏与玩水区的欢声笑语交织碰撞,营造出独特的仲夏狂欢氛围。苏垦米业新品“苏米滋”锅巴凭借酥脆口感与丰富口味成为展区焦点。工作人员热情讲解原料工艺,尝鲜者络绎不绝,展位始终人头攒动。新品收获广泛好评,许多客户现场表达了购买意向,当天线上平台关注及微信群进群人数超600人。抽奖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苏垦米业以高端双有机认证的“苏垦1952有机米”和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苏垦宝贝米”作为奖品,中奖者欣喜地领取沉甸甸的大米,现场米香弥漫、笑容洋溢。一位幸运观众兴奋地表示:“看球赛、玩水、听音乐,还能抽到这么好的大米,真是太惊喜了!”针对现场强烈的购买需求,苏垦米业提供店铺便捷扫码入口,打通“体验即下单,包邮送到家”的消费链接。这种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模式,有效
  • 2025-07-31
    日前,黄海农场玉米品种示范田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响垦臻品”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品鉴会火热进行。示范田里,一棵棵玉米长势喜人,个大饱满的玉米穗在翠绿的叶子包裹下随风舞动,正值鲜食玉米上市的季节,这场品鉴会不仅提升了公众对优质鲜食玉米的认知度,更为“好品种”从田间走上餐桌搭建了桥梁。品鉴现场气氛热烈,每盘蒸熟的玉米旁都放置着不同品种的标签。品鉴员们依据严格的评价标准,从籽粒色泽、气味、甜度(糯性)等关键性状对参评品种逐一打分,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方向以及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科研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意见,有效促进了黄海农场鲜食玉米的成果转化。“参试品种生育期存在差异,为确保试验数据的科学性,我们采用错期播种,精准调控参试品种的成熟期。”科技信息部副主任朱松介绍道,“授粉过程中,我们通过设置隔离带,杜绝花粉混杂,确保试验种植的玉米穗同步进入最佳采收期,保障了鲜食玉米数据的真实性。”此次品鉴会共有黑色珍珠糯801、白甜糯5号等12个鲜食玉米品种参与评选。
  • 2025-07-30
    7月30日,集团公司产业数字化展示平台建设工作启动会在南京召开。集团公司科技信息部联合平台开发单位中电鸿信就平台建设工作要点向参与单位、部门进行宣讲解读。集团公司科技信息部通过分析当前数字化发展趋势、集团公司数字化发展现状、与先进单位数字化发展差距以及省委、省政府赋予集团公司的职责使命,阐述了集团公司建设“可视、可管、可用”的数字化平台的紧迫性;从洞察市场动态、把握客户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等内容导入,详细讲解了数字化展示平台是推动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是实现“数据驱动业务”的核心手段。为了项目顺利落地,集团公司科技信息部强调,各参与单位、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质量优先,确保项目成效;通过以干代练,加强人才培养。最后,各单位、部门参会人员对任务清单进行交流,集团公司科技信息部和中电鸿信现场解答。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战略投资部、人力资源部、资产经营部、苏垦农发、新曹农场、苏垦渔业、苏垦乳业等项目对接人参加会议。
  • 2025-07-30
    蝴蝶兰以其优雅的花姿和绚丽的色彩,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云台农场攻克了蝴蝶兰花苗培育中的技术瓶颈,如组培苗变异率高、驯化适应性差及生长周期长等问题,组建了组培车间,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了蝴蝶兰花苗的智能化流水线生产。日前,在兴垦科技组培实验室内,4名技术人员正“全副武装”在洁净的操作间里忙碌,精心制作培养基。“传统培养基激素用量大,容易变异。我们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芽苗生长数据,‘因材施教’制作培养基。”技术人员柳宇展示着实验记录。为了给蝴蝶兰幼苗提供充足的钾、镁、钙等多种养分,实验室摒弃了传统的水土育苗方式,制作了独特的培养基,以科技手段助力产品生产。这些幼苗进入智能化设施养护后,仅需10个月便能进入盛花期。目前,月产量已达到1.5万株,完全能够满足花卉市场的需求。兴垦科技通过LED植物生长灯模拟自然阳光的光谱和强度,结合精准配比的肥料,不仅缩短了蝴蝶兰的繁育周期,还提高了幼苗的抗病性。“我们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捕捉芽苗生长曲线,发现夜间补光2小时能加速生根。”技术人员吴继成介绍说,使用新配方的幼苗,白根数量显著增加,驯化期也有所缩短。目前,兴垦科技的蝴蝶兰种苗已在市场上获得认可,产品供
  • 2025-07-30
    今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奶牛热应激问题进入高发期。苏垦优然牧业公司却在这样的困境中凭借一个小小的创意——将废旧饮水桶改造为冰桶,替代传统冰块为牛舍水槽降温,不仅解决了难题,还实现了降本增效。高温时段,为了保障奶牛的生产性能,牧场需要在牛舍水槽中持续投放大量冰块以维持适宜的饮水温度。然而,采购冰块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公司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孙红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职工手拿冰水降温,顿时豁然开朗,他随即组织采购了一批12.8升的桶装水,待饮用水使用完毕后,对空桶进行清洗、消毒等标准化处理,再装满水冷冻,将其改成耐用的储冰冰桶。这些改造后的冰桶投入牛舍水槽后,效果远超预期。它们能够稳定维持水温在20-23℃的适宜区间,降温时长从传统冰块的50分钟延长至3~4小时,奶牛的采水量大幅度提升,热应激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更关键的是,桶体坚韧耐磨,可循环使用3个月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冰块“一次性消耗、成本高”的问题。“以前为了节约成本,只有当气温超过35℃时我们才会考虑投冰,现在有了自制冰桶,奶牛每天都能喝上‘冷饮’了。”饲养部韩文康介绍道。牧场内有300多个泌乳牛舍
  • 2025-07-29
    还记得7月初在展销会上一炮而红、销售一空的林下五黑鸡蛋吗?作为白马湖农场垦禾香品牌的“销冠”产品,它凭借绿色健康、价格实惠的特点,一经推出便深受广大市民喜爱,订单络绎不绝。与此同时,隔壁展台的国联诚品生态大米,同样来自白马湖农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也收获了众多市民的青睐与好评。7月25日,一场备受瞩目的“王牌组合”正式登场。15枚一盒的垦禾香五黑鸡蛋与5kg的联名款国联诚品生态大米携手亮相国联商发旗下的百汇优选超市,以48.8元的超值优惠价成功开启了入驻超市的精彩首秀。这不仅是白马湖农场垦禾香系列产品继进军商场、探路无锡之后,又一次积极开拓市场渠道的务实之举,更标志着品牌在市场拓展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活动现场,原本负责组织货源进场的林西居委会副书记陈佳梦看到人潮涌动,立刻化身金牌销售员。她从视频展示、组合介绍到口感特性,娓娓道来,生动地向顾客们展示了产品的独特魅力。此次销售的盒装林下五黑鸡蛋不仅logo更加醒目,包装也更加精良。陈佳梦表示:“上次有客人反馈包装简陋、盒子不硬挺,我们都一一记下,及时跟进顾客的需求,做好产品改良,强化品牌建设。”作为市场攻坚的尖兵,她将顾客的反馈认真记录下来
  • 2025-07-29
    近日,正大天晴传来重磅消息:其两大生物类似药——曲妥珠单抗(赛妥)和贝伐珠单抗(安倍斯)的10000L不锈钢生物反应器生产线接连获批使用。这标志着正大天晴成为国内首家获批万升规模生物类似药产线的医药企业,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当下,正大天晴的这一突破意义非凡。曲妥珠单抗(赛妥)和贝伐珠单抗(安倍斯)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及胶质母细胞瘤等。随着这些重大疾病患病率的上升,安全、有效、可负担的生物药成为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迫切需求。正大天晴的10000L生物反应器生产线,凭借国际领先的自动化水平和规模化产能,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产品,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显著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和治疗公平性。正大天晴在万升规模生产上攻克了多个“卡脖子”技术难题。产线首创性引入在线配液系统、原液分装系统等先进设备,构建全流程自动化智能系统,大幅降低了微生物污染风险,提高了药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自2022年底建成以来,该产线已稳定运行超50批原液、超120批制剂生产,生产成功率
  • 2025-07-28
    近日,通宇公司南京江北新区的润悦府和尊悦府项目迎来了盛大交付,首批近300户业主顺利领取钥匙并入住新家。通宇公司始终以业主需求为核心,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交房服务,用品质兑现承诺,开启业主们的美好新生活。交付现场洋溢着喜庆的氛围,红色地毯铺就归家之路,红色条幅随风飘扬,临时拍照打卡点记录着业主们归家的幸福瞬间,赋予了满满的仪式感和幸福感。不少业主一早就来到园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了确保交付过程顺畅有序,通宇公司采用了“线上预约+线下办理”的交付模式。业主们通过提前线上预约,大幅缩减了现场等待时间,提升了交付体验。到达现场后,业主们在温馨的接待区签到,随后在专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完成资料审核、缴费、领取钥匙包、入户验房等环节,整个流程衔接紧密、秩序井然。通宇交付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周到服务赢得了业主们的一致好评。“跟着我一起验房的那个小姑娘,查得比我还仔细,真的很安心。”业主钱女士高兴地说。业主王先生也表示:“小区的环境比预想的还要好,天气这么热还给我们准备了冷饮和冰激凌,的的确确是在为业主着想。”此次润悦府和尊悦府项目的盛大交付不仅标志着通宇公司对业主承诺的圆满兑现,也展现了其精益
  • 2025-07-28
    7月21日下午,在淮海农场菌菇产业基地建设现场,水准仪精准校准,挖掘机全力开挖地基,工人们浇筑垫层……各项施工环节有序推进,一片繁忙景象。菌菇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淮海农场在食用菌全产业链布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淮海农场菌菇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预计建设工期为2个月。基地建成后,将涵盖多个功能区域,有专业化的菌种生产区和营养包生产线,保障菌菇培育的基础供给;配备标准化发菌房,为研究菌菇生长提供适宜环境;设置出菇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为菌菇品种改良、培育技术优化提供科研支撑。项目投产后,将以羊肚菌等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品种为重点,通过科学培育提升菌种品质,预计日均产能可达8000包菌种或1.2万包营养袋,并预留两条生产线的产能,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体系,通过“基地+农户”模式,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2025-07-27
    7月16日,三河农场生态梨园正式开园采摘,现场热闹非凡。大批老顾客和周边游客纷至沓来,精品礼盒供不应求,开园当天礼盒订单量突破2000箱,销售额超10万元。在梨园包装间,机关、社区的志愿者们自发组成运输组、包装组、物流组,搬运、分拣、套膜、装箱,形成了一条高效作业的“流水线”,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井然有序。为了进一步提升“三舒”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梨园抢抓时间节点,开园当天在包装间内还开启了线上直播,让顾客直观地看到每一箱“三舒”梨的诞生过程。直播间内,粉丝纷纷询问采摘地址并下单购买。此前,农场抖音号已于7月14日开启直播预热销售“三舒”梨团购采摘券,公众号提前发布“三舒”梨即将上市的消息,并通过抖音号、视频号同步发布短视频引流,吸引了淮安、南京等地游客专程驱车前来采摘购买。三河农场生态梨园种植了翠玉、翠冠、早冠、皇冠、秋月等5个品种的梨。目前,率先成熟的翠玉梨已进入销售旺季,其他4个品种也将陆续上市,整个销售季预计将持续至10月上旬。
  • 2025-07-27
    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了2024—2025年度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苏垦农发新曹分公司测产品种“中油杂501”以亩产量377.68公斤创下全国冬油菜高产纪录,成功入选典型案例。近年来,新曹分公司紧扣“四适一降”(选适种、抓适播、控适密、促适熟、降机损)核心,大力推行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油菜单产逐年攀升,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曹经验”。今年,分公司再出新招,使用经过特别改装的油菜专用割台,将田间综合损失率降至1%,有效降低了机收损失,确保丰收的菜籽颗粒归仓。新曹分公司将持续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藏粮于管、藏粮于机”举措,锚定高效、高质、高产、控本的“三高一控”现代农业生产目标,强化技术集成推广,推动生产方式从单纯“增产”向“增产增效”并举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路赋能。
  • 2025-07-26
    近日,江心沙农场利用拆迁地段零散的“边角料”种植的10余亩鲜食玉米迎来收获。从田间采摘、装车,到仓库卸车、分拣,再到销售布点、地推,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忙碌,首批1万余斤玉米销售一空。随着地方重大项目先后在江心沙场域内落地实施,江心沙农场进入寸土寸金时代。农场党委秉持“向闲置资源要效益、向边角地块要空间”的发展思路,围绕“强特强链”战略,统一规划布局产业融合基地。这块鲜食玉米田正是其中的一个点,该地段位于江心沙农场12大队,在去年的“清产核资”行动中被整理出来,通过“两青一瓜”特色作物种植,将因拆迁而闲置下来的零星土地有机整合起来利用,后续可进行生产展示、自助采摘、亲子研学等实践。作为复耕地块,土壤肥力较低,保水性差,不利于种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在种植之前,江心沙农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测土配方,通过喷施有机肥并进行翻耕提高养分含量,全程与沿江农科所合作,分期播种,以实现分段、分批采摘,错峰上市。接下来,江心沙农场还将聚焦玉米秸秆进行加工和销售,做好资源再利用文章。
  • 2025-07-26
    近日,滨淮农场的林下产业迎来收获季,130亩薄荷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林业中心工作人员驾驶经过改造的收割机穿梭其间,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滨淮农场巧用林下闲置土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选种薄荷、射干等中草药。其中,薄荷因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成为林下产业的“排头兵”。与传统人工收割不同,林业中心结合上次收割经验,对收割机进行调整,实现全株收割、打捆存储。林业中心负责人宋永岗介绍:“按当前天气,约1个月后可再次收割,最大化利用林下资源。”此次薄荷采收的成功为其他中草药种植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滨淮农场将持续优化林下产业布局,完善种植、收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让“林下经济”成为农场发展的新引擎。
  • 2025-07-25
    为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强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攻关,近日,苏垦产研院分别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小麦生物育种联合研发中心”和“水稻生物育种联合研发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作为国内农业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重点高校,分别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在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等学科领域具备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此次合作是苏垦产研院落实集团公司“一核双擎”战略、深入推进与大院大所合作的重要举措。苏垦产研院将依托两所高校在遗传资源、种质创新、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等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和深厚积累,构建灵活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双方将共建联合攻关团队,共享种质资源及先进的育种设施和基地,聚焦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瓶颈,重点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功能基因挖掘利用、生物前沿技术应用以及突破性品种选育等工作,构建“技术+资源+人才”的立体模式,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合力,助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每页14. . ./939